留置权的成立,一般应符合以下条件:
1.须债权人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即留置权的主体应是债权人,一般民事主体不享有留置权,这是由留置权的担保物权性质及作用决定的;
2.债权已届清偿期而债务人没有履行债务。换言之,债权人不能就没有到期的债权债权主张留置权(债权人能够证明债务人无支付能力的除外);
3.被留置的财产只能是债权人事先依合同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财产。依照《民法通则》及《合同法》的规定,这些财产往往是债权人依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等合同占有的属于债务人的财产。不能对债务人的其他财产进行留置,否则会构成侵权;
4.须债权的发生与被留置的动产有牵连关系。即债权人对动产的占有与其债权的发生有牵连关系时,债权人才可以留置其所占有的动产,这意味着法律不允许债权人留置依其他合同占有的属于同一债务人的其他财产。上述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债权人的留置行为便可能构成侵权。
有确定享有留置权的前提下,留置权人行使此项权利还必须注意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正确性。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及司法解释,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留置债务人的财产后,应当约定或确定必要的宽限期并通知债务人。《担保法》第八十七条规定:“债权人与债务人应当在合同中约定,债权人留置财产后,债务人应当在不少于两个月的期限内履行债务。债权人与债务人在合同中未约定的,债权人留置债务人财产后,应当确定两个月以上的期限,通知债务人在该期限内履行债务。”按照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债权人未按担保法定的期限通知债务人履行义务,直接变价处分留置物的,应当对此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2.留置权人负有妥善保管留置物的义务。因保管不善致使留置物灭失或者毁损的,留置权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3.留置的财产数量或价值要适当。依《担保法》规定,留置的财产为可分物的,留置物的价值应当相当于债务的金额;
4.尽量不要自行变卖留置物,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就操作方法而言,最好与债务人协商解决或委托公证处或拍卖行变卖或拍卖,或者通过诉讼由法院委托有关机关变卖拍卖。
必须注意相关的法律限制。除了上述注意事项,债权人或留置权人行使留置权,还必须接受相关的法律限制。如不能对约定不能留置的财产行使留置权、债权消灭后不能行使留置权和债务人另行提供担保并被债权人接受的也不能再行使留置权,等等。
关于留置债务人直接产生债务的所有权法律规定、留置其他财产的所有权法律规定,以及关于海运货物留置权标的范围的海运实践等相关内容。随着新立法和司法解释的发展趋势,留置权的标的范围有扩大趋势,并加强了对承运人的保护。关于海运货物留置权,实践中存在争议,包括
关于留置权适用范围的法律问题。担保法规定了留置权适用于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和加工承揽合同等产生的债权,但物权法采纳了扩大留置权适用范围的意见,没有明确列举适用范围,只规定了不得留置的两种情形。留置权的成立需满足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动产、债权已届清偿期且
留置权的实现程序及其相关条件与消灭情形。留置权的实现需按《担保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宽限期、协商折价或拍卖变卖等步骤。留置权产生的条件包括合法占有动产、债权与动产占有有牵连关系、债权已届清偿期等。留置权消灭的情形包括债权消灭、提供其他担保替代留置担
留置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以及留置权的效力所及的标的物范围。留置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包括主债权、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留置物的保管费用以及实现留置权的费用。留置权的效力所及的标的物范围包括主物、从物、孳息以及代位物等。同时,留置权对留置物所有人的效力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