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权作为一种法定权利,是根据法律规定直接产生的,不可通过当事人之间的协议而成立。留置权的法定性是区别于其他债务担保方式的重要特征。根据我国留置权制度的本意和学者对留置权法定性的认识,留置权的法定性不仅体现在留置权必须依法成立和行使,还体现在留置权适用的具体范围,即留置权适用于法律明文规定可以适用留置权的合同关系,对法律未做明文规定的情况则不适用。
债权人的债权与其占有的财产有牵连关系时,留置权才能成立。牵连关系的界定在各国立法和学说中存在不一致,主要有债权与债权牵连说和债权与物牵连说两种主张。债权与债权牵连说认为,留置权人对于相对人的债权与相对人对于留置权人请求交付标的物的债权必须产生于同一法律关系,才具有牵连关系。债权与物牵连说认为,留置物为债权发生的原因,具有牵连关系。我国民法规定与上述学说不符,但学者对我国留置权成立的牵连关系也存在不同看法。有人认为,留置权成立的牵连关系体现在债权与留置物的占有取得之间的关联,即债权与债务人物的返还请求权之间的债权牵连关系。从适应现实生活发展需要和完善我国留置权立法出发,留置权成立的牵连关系应该是债权由标的物而发生,或债权与物之返还请求权由于同一法律关系或同一生活关系而发生为有牵连关系。
留置权所担保的债权范围是指在债务人未清偿债务的情况下,债权人可以在什么范围内得到偿还。根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留置权所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留置物保管费用以及实现留置权的费用。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在这一问题上已经较好地解决了。然而,在主债权的规定上,《担保法》限定了留置权仅适用于因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加工承揽合同所发生的债权。这种限制显然过于狭窄,不能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留置权担保制度,应该适当扩大留置权担保的债权范围。除了合同之债外,留置权也应适用于无因管理之债、不当得利之债、侵权行为之债的法定担保手段。无因管理是指自愿管理他人事务或为他人提供服务,对他人财产产生保护义务。在无因管理中,债权人因为管理他人财产所产生的费用偿还请求权,可以成为留置权的标的物。这样的扩大适用范围既能满足现实生活发展的需要,又能更好地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担保物权是以确保债务履行为目的,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财产上所设定的一种他物权。根据我国《担保法》,担保物权一般分为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
担保物权竞合是指同一财产存在着冲突的担保物权,这种冲突,主要体现为抵押权与抵押权的冲突,抵押权与质权的冲突,抵押权与留置权的冲突。二者的竞合一般只在标的物是动产时才发生,即动产抵押权与动产质权的竞合。二者的竞合仅表现为动产抵押权与留置权的竞合,其实现
担保物权,是指担保物权人为确保债务的清偿而于债务人或者第三人的特定物或者权利上设立的一种权利,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担保物权人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我国的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和留置权。担保物权的
抵押权,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移转占有而提供担保的财产,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得就该财产的价值优先受偿的权利。留置权,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留置该动产,并依照法律的规定将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