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确保债权实现,常常在合同中约定担保条款或与对方订立担保合同。当事前没有订立担保合同的情况下,债权人可以根据《担保法》的规定行使留置权,以保障债权的实现。
留置是指债权人依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未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义务时,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的规定留置该财产。在一定期限内,债务人仍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将该财产折价、拍卖或变卖,并优先使用所得的价款进行偿还,以实现债权。
留置权作为一种法定担保方式,无需事先约定,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即可适用。然而,在实践中,由于对如何行使留置权的把握不准确,很多单位和个人在不符合适用条件的情况下盲目行使留置权,导致无法保障债权的实现,并承担赔偿责任。
根据《担保法》的规定,留置权的成立应当具备以下三个积极条件:
1. 债权人依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财产。债权人只有依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财产,并且债务人在清偿期届满时尚未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才能行使留置权。例如,在保管合同中,寄存人必须将保管物交付给保管人保管;在运输合同中,托运人必须将货物交由承运人运输。
2. 债权已届清偿期。债权人按合同约定向债务人交付标的物时,其债权已届清偿期。只有在债权的清偿期限到达时,债务人未按合同约定履行债务,债权人才能行使留置权。
3. 债权和债权人占有财产之间存在牵连关系。留置权的目的在于留置债务人的财产,迫使债务人履行债务,以实现债权的受偿。如果允许债权人任意留置与债权无关的财产,将违反公平原则并损害交易安全。
案例1:甲公司租用乙公司的一处场地作为停车场,租赁期满后,甲公司未支付5.6万元的租金。乙公司扣留了甲公司的货车,要求甲公司支付租金。法院判决甲公司支付租金,并要求乙公司返还货车并赔偿甲公司经济损失。在此案中,乙公司并未因合同占有甲公司的车辆,因此不符合行使留置权的条件,最终被判赔偿损失。
案例2:某修船厂为某渔业公司维修渔船,修理费共计23.7万元,约定完工后两个月内付款。修船厂担心渔业公司无法支付修理费,因此扣留了渔船。法院支持了渔业公司的请求,判决修船厂返还渔船并赔偿因扣船造成的损失。修船厂在债权的清偿期尚未届满时行使留置权,不符合法律规定,因此败诉。
案例3:个体运输业主王某到个体修车业主刘某处修车,修理费1560元。然而,刘某以王某借款未还为由扣留了王某的车辆,要求王某归还借款后才返还车辆。法院支持了王某的诉讼请求,判决刘某返还车辆并赔偿因车辆停运造成的经济损失。在此案中,刘某不能以借款为由行使留置权,因为修车合同和借款合同不是基于同一合同产生。
监察机关对非监察对象的调查权限问题。根据《监察法》的规定,监察机关可以对涉嫌行贿犯罪或共同职务犯罪的涉案人员采取留置措施,对涉嫌贪污贿赂等严重职务违法的人员,在掌握部分违法犯罪事实及证据的基础上,若满足一定条件,也可以进行留置调查。留置场所的设置、管
监察机关的调查权与侦查权的区别。监察机关的调查权基于监察法,注重惩戒与教育结合,适用于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而侦查权基于刑事诉讼法,强调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监察机关的调查措施不能简单等同于执法和司法机关的强制措施。调查权的行使主体是监察委员会,
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留置条款、流押条款无效的,要承担合同无效的后果,包括返还财产、赔偿损失和折价补偿等。留置财产折价或者变卖的,应当参照市场价格。留置权人对留置物变价受偿应在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而未履行其债务时。设置留置权的主要目的在于促使债务人履
反担保是为了保障债务人之外的担保人将来承担担保责任后对债务人的追偿权的实现而设定的担保。他是在担保的基础上设立的,是为了保障担保人的合法权益,可以避免担保人的财产损失。留置能不能作为反担保的方式而存在。如果约定原担保人占有主债务人其它动产,以此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