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其它房产知识 > 中介纠纷 > 房屋中介骗钱有哪些手段

房屋中介骗钱有哪些手段

时间:2020-07-21 浏览: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58305
房屋中介骗钱的手段有哪些

1、将押金、看房费等占为已有

以“低价”、“退款”“免收看房费”等承诺吸引客户,然后以不断刁难的方法将一无所获的消费者的钱攫为己有,是那些中介公司的手段之一。一些中介公司在报纸上刊登低价房屋信息,而当消费者一旦交了看房费或押金后,中介公司会马上通知消费者那套低价房已租出,剩下的只有租价更高的房,并找出各种理由拖延不予退款,直到将消费者拖到放弃为止。

2、散发虚假广告,引诱租房者上钩

中介往往向求租者提供一些无根无据的房屋信息,并在公司当着租房者的面装模作样地寻呼所谓的“房东”,并在电话中大谈房屋情况,随后将寻呼号码交给租房者并收取信息费,但往往当租房者再次寻呼那位“房东”时却杳无音信,此后从中介陆续得到的多个寻呼机号码都没有结果,租房者要求退款时,却被以数百元信息费已得到多条信息为由拒退信息费。

3、拒退押金

还有一些中介业务员在带租房者看房时,有意诱导租房者与房主交换联系电话,当租房者此后对该房不满时,中介公司则以租房者已与房主建立联系,属于中介成功为借口,拒退押金。所以,倘若有房屋中介要你掏钱签什么合同之类的话,你就得提点神、忍点耐,即使再怎么着急,一定一定要先看清楚这家公司、还有那要你签的合同(先好好看看,再签不迟,没人和你抢),学会维护自己的利益!

4、永远的失约

利用“托”充当房主,制造种种障碍使租房者看房失约,从而反“咬”租房者一口等骗术,也是非法中介贯用的“赚钱”方法。

5、先来点“投资”

以租借房内需要添置通讯设施、办房屋租借手续等理由实施诈骗,也是一种骗术。

据报道,一位来中国的留学生欲租借居民区的住房,他找到了离学校不远的房屋中介公司,经过公司帮助,看中了两室一厅的全装修公房,付上了押金和6个月租金。期间,中介公司以装电话、办理外国人租房许可证等,向外籍学生收取数千元人民币,但是仅住了3个月就被房东赶出。房东告之,与中介公司租房合同期满。老外称还装了电话,房东告之:“电话原本就有的,谁收你们电话钱找谁要。”他来到中介评理,可公司已“黄-鹤一去不复返”,不到3个月他花掉了一万多元。

6、同时租给好几个人

中介商用事先短期租借好或即将到期的房子,在同一时段内反复借给多人,收取租金或是押金,待向租房人承诺交钥匙时,中介商放弃窝点,逃之夭夭。

7、“高明”的转租

中介商用自己短期租来的房,转租给你,声称可以长期出租(也许过不了三天,真房东就该来找他了),然后要求你年付或半年付什么的(多半还有“年付、半年付优惠”的甜言蜜语让你更迅速的上当),然后拿到你的“房租”便逃之夭夭。

也有的中介公司用短期租来的房骗取你的看房费或租房押金,然后逃之夭夭。

比较有“良心”的中介公司也有用“不太可靠的长期”租来的房转租给你,赚取差额房租(用低价租来的房高价出租给你)。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房屋中介收费的法律要求

    房屋中介收费的法律要求。中介服务机构需遵循合理、公开、诚实信用原则,与委托方签订合同并明确中介服务费。机构应明码标价,公布收费项目和标准额度及交费地点。在接受委托时,机构需主动介绍服务价格和内容。确保客户充分了解并避免纠纷。

  • 租房后的规定和要求

    租房后的新规定和要求。出租房屋必须符合建筑、消防等多方面的安全条件,不得改变房屋内部结构分割出租或变相分割出租。房屋居住面积和人数有限制,房地产中介需依法开展业务。不得出租未取得所有权证、司法机关限制权利等情形的房屋。违规者将受到相应处罚,包括追究刑

  • 房屋中介费的合法性

    房屋中介费的合法性,指出根据居间合同的相关法律,中介费收取合法且一般由第三方中介公司收取,需要注意核实房东身份以避免诈骗。中介费的支付方式通常是一次性收取,且需要提供发票保障权益。目前尚无具体法律规定中介费的收取方式。

  • 房屋买卖合同解除后是否退还中介费

    房屋买卖合同解除后中介费的退还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中介费作为居间服务费用,在买卖双方解除合同后一般不会退还。但如果中介故意隐瞒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损害委托人利益,则不能要求支付报酬并需承担赔偿责任。如果中介成功促成合同成立,报酬应按

  • 租房半夜有人开门可以退租
  • 租房收取看房费合法吗.
  • 租房如何查看房子有无产权纠纷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