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修期后的质量问题,不是所有的损害都可以获得赔偿。若施工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已超过工程质量保修期,法院倾向认定承包人对工程质量问题不承担维修义务。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建设工程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发生质量问题的,施工单位应当履行保修义务,并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建筑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的施工质量负责。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偷工减料。工程设计的修改由原设计单位负责,建筑施工企业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
为保障工程质量,《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规定了建设单位、勘察设计人、监理人和施工人的法定义务和责任。在施工合同中,建设单位的法定义务包括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原材料、设备、场地、资金和技术资料;与承包人相互配合,保证过程建设顺利进行等等。当发包人故意或过失违反法定义务导致工程质量缺陷的,亦应当承担过错责任。
发包人承担责任的情形包括:
1、提供的勘察设计有缺陷。建设工程应当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程序。施工是将设计图纸付诸实施的过程,如果勘察设计不符合法律法规、安全标准、技术规范和合同约定,存在质量缺陷,再好的施工技术都难以保证工程质量。勘察设计有缺陷的情形包括没有提供符合法定质量要求的勘察设计资料、施工图设计文件未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发包人擅自变更设计图纸等。
2、提供或者指定购买的建筑材料、建筑配件、设备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建筑材料、配件、设备是建筑活动的最基本要素,其不合格是工程质量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合同约定由发包人提供建筑材料、配件、设备的,发包人应当按照设计文件、技术规范和承包合同按质按量进行采购和提供;不得明示或暗示承包人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
3、直接指定分包人发包专业工程。分包是总承包人根据合同约定或征得发包人许可将施工任务中的专业工程交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发包人完成的行为。总承包人和分包人就分包工程对发包人承担连带责任。实践中,发包人经常基于自身优势将利润丰厚的专业工程直接发包,如果由于分承包人过错造成质量缺陷的,发包人应当承担选任指示不当的民事责任。
建筑工程分包行为的原因。首先是技术需求,因建筑工程的复杂性和专业性,需要不同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装备完成各环节工作。其次是经济目的,分包能实现资源配置、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另外,分包也有助于转嫁或减少建筑工程中的风险。文章还提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律师对变更工程费用的计算、新单价或价格制定的法律建议,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变更工程费用,应按照工程量表中同种工作内容的单价计算,并视情况制定合理的单价或价格。在建筑法方面,强调了单位的质量体系认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建筑工程的
地下室防水工程量的计算方法。具体步骤包括找平层、地面和地下室平面防水防潮、墙体防水、屋面防水等部分的工程量计算。同时,文章介绍了防水工程量的内容和地下室防水施工方案。涉及的内容包括定额中的卷材防水、墙体防水、涂料防水等的处理方式和计算规则。防水施工方
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和《物业管理条例》第五十五条的规定,当建筑物屋顶漏水且保修期已满时,物业应承担责任。施工单位在保修期内发生质量问题时,应履行保修义务并赔偿损失。而物业存在安全隐患,危及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时,责任人应及时进行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