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留置权的行使必须满足设立条件,并且当义务人未履行义务时,权利人才能行使该权利。
船舶留置的基本条件之一是留置人必须合法占有该船舶,即通过合同关系或委托关系合法占有船舶。如果是通过偷盗或违法手段占有船舶,则无权行使留置权。
如果双方根据船舶建造合同约定(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推定)船舶所有权属于委托方,那么合同履行后,定作方可以行使留置权。如果合同约定船舶所有权属于建造方,则行使的是所有权或履行抗辩权,而不是留置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264条的规定,如果委托方未向承揽人支付报酬或者材料费等价款,承揽人对完成的工作成果有留置权。承揽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报酬是合法的,法律赋予承揽人对加工物的留置权,以保护其合法劳动付出获得回报。只要委托人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价款或报酬,承揽人就有权行使留置权。
虽然留置权是法定的担保物权,但根据法律规定,当事人可以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不适用法律关于留置的规定,或者承揽人承诺放弃留置权。在这种情况下,承揽人不能行使留置权。
在海事赔偿纠纷中,船舶优先权是无条件优先于其他权利受偿的,并不受船舶留置的影响。船舶优先权通过法院扣押产生,优先权因海事请求权的转移而转移,不因船舶所有权的转移而消失。
因此,船舶优先权先于船舶留置权受偿,船舶抵押权后于船舶留置权受偿。
在行使船舶留置权时,应当及时告知定作方。如果定作方在接到通知后及时支付所欠的报酬或价款,建造方应当及时交付船舶。如果继续占有船舶就构成侵权。
行使留置权必须是合法占有船舶。如果在完成交付后,以委托方拖欠报酬或价款为由,强行将船舶从委托方或第三人处追回并占有,不构成合法占有,而是构成侵权。如果海事法院采取保全措施或实施海事强制令,或者海事行政机关采取行政扣留措施,建造方不得以留置权对抗公权的司法权或行政权,必须无条件地放船。
行使留置权后,应给予债务人一定宽限期,在宽限期内不得处置船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87条的规定,债权人与债务人应在合同中约定,债权人留置财产后,债务人应在不少于两个月的期限内履行债务。如果未约定,债权人留置债务人财产后,应确定两个月以上的期限,并通知债务人在该期限内履行债务。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债权人可以与债务人协议以留置物折价,也可以依法拍卖、变卖留置物。留置物折价或拍卖、变卖后,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债务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
留置权在不同合同类型中的适用范围。在加工承揽合同、建筑安装承包合同、保管合同、货物运输合同、财产租赁合同以及委托合同和信托合同中,留置权的应用情况和相关权利责任做了详细的阐述。当合同一方未履行支付义务时,另一方有权行使留置权,对物品进行折价或变卖以清
留置权的法律规定要件。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权的发生与动产有牵连关系,且债权已届清偿期是留置权成立的关键条件。例如,在维修合同中,若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权与动产有同一合同关系且债权已到清偿期未获清偿,则债权人有权行使留置权。不动产和
我国监察法中关于延长留置措施办理程序的规定。监察机关在需要延长留置期限时,需向上一级机关申请批准,延长时间最多不超过三个月。省级以下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需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并报备上一级机关。留置期间应保障被留置人员的合法权益,讯问时需合理安排时间,并
建设工程留置权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建设工程留置权适用于加工承揽合同和建筑安装承包合同。在债务人逾期不履行债务时,合法占有债务人财产的一方有权扣留物品并优先受偿。承揽方在定作方超过领取期限不支付报酬时可行使留置权。建筑安装单位在履行义务后,建设单位不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