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公法 > 国际争端解决机制 > 国际争端非强制解决方法 >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独立性新论——兼及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诉瑞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独立性新论——兼及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诉瑞

时间:2022-01-20 浏览:2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62194

来源:作者:国际商事仲裁是建立在双方当事人契约自由的基础之上的。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是国际商事仲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性质和地位如何直接关系到国际商事仲裁的顺利进行。本文拟对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独立性问题进行新的探讨,以期进一步廓清人们在这一重大理论问题上存在的分歧。一、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独立性问题的产生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是指当事人各方同意将他们之间确定的不论是契约性或非契约性的法律关系上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一切或某些争议提交仲裁的协议(以下简称仲裁协议)。我国学界一般认为,书面的仲裁协议主要有三种类型,即仲裁条款(ArbitrationClause)、仲裁协议书(SubmissiontoArbitrationAgreements)和其他表示提交仲裁的文件。因此,在我国商事仲裁理论中,一般将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独立性问题归结为仲裁条款的独立性。对此,学者一般认为,“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种类可以是多样的,它们都表明了双方当事人自愿将它们之间有关合同法律关系的争议交付仲裁解决的意愿,都是针对合同的法律关系而起作用的,仅就此意义上,仲裁协议具有从属于主合同的性质”.“对于在争议发生后双方当事人所单独订立的仲裁协议书、以及在争议发生之前或争议发生之后双方当事人的一些其他表示提交仲裁的书面文件,这两大类仲裁协议由于与主合同是相互分离的,从形式到内容均彻底独立于主合同,因而各国的法律都确认其有效性不受主合同的效力的影响,即是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所订立的主合同无效或失效,仲裁庭仍可以依据该提交仲裁的仲裁协议对案件行使管辖权,并最终作出裁决。然而,在国际商事交往中,为了使国际商事正以得到及时妥善的解决,当事人往往在国际商事合同中订立争议解决条款。那么,对于这种以仲裁条款形式出现的仲裁协议,在理论和实践中就随之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当包含有仲裁条款的国际商事合同被确认为无效或失效时,作为合同一部分的仲裁条款是否仍然有效?换言之,当事人能否依据一份无效合同中所包含的仲裁条款提请仲裁?仲裁庭能否据此取得对争议案件的管辖权?这一问题就是仲裁条款的独立性问题”.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我国商事仲裁理论的这样研究思路过于狭隘,因而得出的结论自然过于肤浅。笔者认为,要真正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独立性问题,就必须跳出国际商事仲裁理论的狭小领域,从整个民事程序法乃至整个程序正义理论(特别是应当借鉴刑事诉讼法学中的程序正义理论)的视野来对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独立性问题进行新的审视。笔者认为,仲裁协议的独立性问题,从根本上讲,与仲裁协议的具体表现形式并无直接关系,而是取决于仲裁协议的特殊本质.二、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性质分析与再认识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仲裁裁决本身的问题

    仲裁裁决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形式缺陷和实体错误。形式缺陷指裁决不符合某些国家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要求,例如未明确标注必要信息或未采用书面形式等。不同国家对于形式缺陷的态度不同,一些国家将其作为撤销裁决的理由,而多数国家则允许仲裁庭进行修正。实体错误则

  • 本案要旨

    中国**象屿集团有限公司与**米歇尔贸易公司签署的钢材买卖合同中仲裁条款的效力争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遵循国际商会仲裁院推荐的条款制作,双方约定了仲裁地点为北京,但未明确约定仲裁机构。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根据法律适用原则,应适用中国法律作为仲裁条款

  •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撤销程序:条件、期间和处理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撤销程序,包括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条件、期间、管辖法院以及人民法院对申请的处理。申请撤销仲裁裁决需满足主体为仲裁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出申请、在法定期限内提出、有证据证明仲裁裁决应予撤销等条件。法院会根据不同情况作出撤销裁决或驳回

  • 国际商事仲裁机构的设立

    全球范围内国际商事仲裁机构的设立情况,包括国际知名仲裁机构以及中国的涉外仲裁机构。文章介绍了仲裁机构的性质、任务,并详细阐述了仲裁程序、适用的实体法以及仲裁审理的形式。这些机构并非司法部门,而是依据法律成立的民间机构,主要处理国际商事争议。仲裁程序包

  • 引言
  • 国际商事仲裁的可仲裁性问题
  • 国际仲裁立法的挑战和问题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