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法制经济,其基本规律铸就了一个个在法律上具有平等地位的利益主体。市场经济的法律属性促使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由世袭的“身份”关系转变为理性的契约关系。在市场活动中,为了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各自经济利益,各个市场主体基于平等地位,往往以缔结契约的形式参与市场活动。然而,由于各市场主体利益取向的不同,利益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争议的解决方式成为人们思考的问题之一,而仲裁作为非诉讼的争议解决方式备受欢迎。
仲裁之所以备受欢迎,原因在于它包含了合同因素和司法因素。基于仲裁的契约因素,当事人享有充分的意思自治权,使得仲裁具有灵活、快捷、经济等优点。而仲裁所蕴含的司法因素,使得仲裁裁决具有与司法判决同等的法律效力,从而获得法律认可成为一种独立于调解的争议解决方式。
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之间达成的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实体权利义务争议提交仲裁机构解决的书面意思表示。仲裁协议是授予仲裁机构对争议案件的管辖权,并排除法院司法管辖权的法律依据。仲裁协议作为现代仲裁制度的基础,如果没有仲裁协议,严格意义上的仲裁制度就不存在。
仲裁条款是合同中的一种特殊条款,以合同条款形式或独立形式表现。在市场行为过程中,由于双方利益冲突的存在,很难在纠纷发生后达成仲裁协议。相反,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尚不存在利益冲突,因此更容易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此外,出于手续简便、经济的考虑,市场主体更倾向于以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形式达成仲裁协议。
仲裁条款作为合同的组成部分,与合同其他条款有一定的依赖关系。仲裁条款中约定的争议事项通常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争议。仲裁条款的效力实现需要合同其他条款在履行过程中出现争议作为前提条件。因此,仲裁条款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仍受合同的影响。
合同无效后,仲裁条款的效力问题是一个争议。有一种观点认为,合同无效会导致仲裁条款失效。另一种观点认为,仲裁条款与主合同是可分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笔者认为,仲裁条款作为一项合同条款,与其他条款有所不同。仲裁条款不为对方当事人的利益而强加义务,而是体现双方当事人的意思一致。因此,合同无效并不直接导致仲裁条款无效,只是使其效力的具体表现有所不同。
根据我国仲裁法的规定,合同无效不影响仲裁条款的效力。当合同无效时,仲裁条款的效力表现为仲裁机构对合同效力的确认。合同无效后,仲裁条款的效力转变为对合同本身效力的确认。因此,仲裁条款具有独立性,并不受合同无效的影响。
在国际商事仲裁中,大多数国家和国际商事仲裁机构接受仲裁条款的独立性。这意味着,仲裁条款在合同无效时仍然有效。然而,仲裁条款的具体效力取决于合同的有效性和争议解决的具体情况。
仲裁裁决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形式缺陷和实体错误。形式缺陷指裁决不符合某些国家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要求,例如未明确标注必要信息或未采用书面形式等。不同国家对于形式缺陷的态度不同,一些国家将其作为撤销裁决的理由,而多数国家则允许仲裁庭进行修正。实体错误则
中国**象屿集团有限公司与**米歇尔贸易公司签署的钢材买卖合同中仲裁条款的效力争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遵循国际商会仲裁院推荐的条款制作,双方约定了仲裁地点为北京,但未明确约定仲裁机构。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根据法律适用原则,应适用中国法律作为仲裁条款
网上仲裁的法律问题,包括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和理论上的困惑。文章重点讨论了网上仲裁协议的形式有效性问题,以及电子传输方式下的仲裁协议是否符合传统仲裁要求。随着网络交易的增加,对电子文书如电子合同、电子提单和电子仲裁协议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需要加强对网
仲裁协议独立原则的不同情境下的应用与争议。包括主合同无效、不存在及因欺诈签订的主合同无效情况下,仲裁条款的独立性及其效力问题。文章指出,根据仲裁协议独立原则,仲裁庭有权审理主合同是否有效的问题,并作出裁决。对于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中的仲裁条款,存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