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公法 > 国际争端解决机制 > 国际争端非强制解决方法 > 从司法与仲裁关系的发展趋势看我国仲裁法的改革

从司法与仲裁关系的发展趋势看我国仲裁法的改革

时间:2024-10-30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62250
司法与仲裁的关系包括监督与协助两个方面。[1]从当前国际国内立法和司法实践来看,法院弱化对仲裁的监督并强化对仲裁的协助成为一种普遍趋势。与国际普遍实践相比,我国仲裁法关于司法与仲裁关系的规定在许多方面还不完全符合国际潮流。本文拟结合国际国内的立法与司法实践,从几个主要方面探讨我国司法与仲裁关系的法律改革问题。

关于仲裁协议的司法审查与强制执行

一、国际社会的普遍实践

国际社会在仲裁协议的司法审查与强制执行方面普遍遵循以下原则:

  1. 仲裁协议自治原则的确立:仲裁协议独立于主合同存在,主合同的效力问题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2. 仲裁庭自裁管辖权的广泛认可:仲裁庭在裁决管辖权方面获得广泛认可。
  3. 书面形式要求的放宽:仲裁协议需要采用书面形式,但对书面形式的界定逐渐放宽。
  4. 仲裁协议的可执行性得到承认:法院有义务强制执行仲裁协议。

二、我国的司法监督与强制执行制度

我国的仲裁协议司法监督与强制执行制度与国际社会的普遍实践相一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仲裁协议自治原则的确立与适用范围的扩大:我国的法律明确规定仲裁协议独立存在,与主合同的效力无关。
  2. 对仲裁协议书面形式的审查逐步放宽:法院对仲裁协议书面形式的审查越来越宽泛。
  3. 对仲裁协议异议的管辖权限制:法院对仲裁协议异议的管辖权受到限制。
  4. 对仲裁协议的强制执行:我国的法律确认了仲裁协议的可执行性,并规定了法院对仲裁协议的强制执行。

三、司法审查与强制执行制度的完善

我国的仲裁协议司法审查与强制执行制度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1. 仲裁协议必须约定仲裁机构的规定增加了审查难度。
  2. 仲裁协议效力异议制度存在缺漏,应予修正和完善。

总体而言,我国的仲裁协议司法审查与强制执行制度与国际社会的普遍实践基本一致,但在具体设计上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