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事仲裁的起点在于仲裁协议,国际商事仲裁也不例外。根据实践经验,当事人(主要是败诉方)最有效地颠覆裁决的方式之一就是指控仲裁无协议或协议无效。仲裁协议可以在争议发生之前或之后签订,可以在合同中明示,也可以在合同之外签订专门协议。协议应采用书面形式,并明确约定解决争议的仲裁机构的名称。如果仲裁协议中没有约定仲裁机构或约定不明确,且在争议发生后双方不能达成补充协议,法院可以裁定仲裁协议无效。
根据“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当事人对仲裁机构的选择几乎没有限制。可以选择双方当事人所在国的仲裁机构,也可以选择双方当事人之外其他国家的仲裁机构。为了防止一方当事人在选择仲裁机构时不公正地获利,通常当事人会选择双方所在国之外的国家的仲裁机构来解决争议。在选择仲裁机构时,必须仔细研究该国的政治、法律、宗教、文化、习俗等背景情况。因为任何国家的仲裁机构在解决他人争议时都受所在国法律约束,也会受到该国宗教、文化、习俗的影响。此外,还应考虑该第三国是否为《纽约公约》成员国,是否签署了多边或双边协议,这些因素不仅影响裁决的结果,还影响裁决的执行和撤销。当存在特定争议的情况时,例如某些国家禁止生产和销售烈性白酒,应避免在这些国家申请与白酒生产和销售相关的仲裁。
仲裁裁决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形式缺陷和实体错误。形式缺陷指裁决不符合某些国家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要求,例如未明确标注必要信息或未采用书面形式等。不同国家对于形式缺陷的态度不同,一些国家将其作为撤销裁决的理由,而多数国家则允许仲裁庭进行修正。实体错误则
中国**象屿集团有限公司与**米歇尔贸易公司签署的钢材买卖合同中仲裁条款的效力争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遵循国际商会仲裁院推荐的条款制作,双方约定了仲裁地点为北京,但未明确约定仲裁机构。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根据法律适用原则,应适用中国法律作为仲裁条款
网上仲裁的法律问题,包括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和理论上的困惑。文章重点讨论了网上仲裁协议的形式有效性问题,以及电子传输方式下的仲裁协议是否符合传统仲裁要求。随着网络交易的增加,对电子文书如电子合同、电子提单和电子仲裁协议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需要加强对网
国际仲裁立法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由于各国对有效仲裁协议的要件存在不同规定,导致仲裁协议的有效性存在争议。此外,仲裁裁决的效力和认定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各国法院在作出认定时会适用本国法律,导致裁决在不同国家的承认与执行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