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担保法司法解释,对于立约定金交付时间并没有具体规定。然而,立约定金是为了订立合同提供保证的,因此应该在签订主合同之前交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一十五条规定,当事人约定以交付定金作为订立主合同担保的,给付定金的一方拒绝订立主合同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拒绝订立合同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一) 双方违约是指在一个合同关系中,负有对待给付的双方当事人,都分别违反合同规定,破坏了合同双方各自期待的合同利益,而应当各自承担责任的情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定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合同当事人为保证其债权的实现而要求另一方提供的保证金;另一种形式的定金,是双方在合同成立时为保证各自义务的履行而向共同认可的第三人(通常为公证机关)提存的定金。
(二) 在双方违约的情况下,如果一方违约属于法定或约定的适用定金罚则的情形,另一方只有其他事项违约,则仅对前者单方适用定金罚则,对后者可以追究其相应的违约责任。如果双方违约都属于法定或约定的适用定金罚则的情形,则对双方都适用定金罚则,即一方丧失定金,另一方双倍返还定金,相互抵消后,给付定金的一方当事人可以收回全部或部分定金。
(三) 在实践中,处理上述问题时应注意区分双方违约和抗辩权的适用,以防将成立抗辩权的单方违约误判为双方违约。
立约定金的退还问题。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收受定金方不签合同应双倍返还定金,给付定金方拒绝签合同则无权要求返还。立约定金担保的关键是将来签订合同的行为,不是担保合同的内容。同时,定金须实际交付且不超过法定数额,当事人一方拒绝订立合同应承担违约责任。
立约定金转为预付款的法律规定。定金是一种担保方式,不具备履行主债务性质;预付款则是主合同的一部分,用于支援对方履行合同。两者在性质、作用、效力、支付方式和适用范围上有所不同。在合同未履行时,定金有违约惩罚性,预付款则需原数返回。
立约定金的数额由谁约定及定金罚则的适用条件。在我国,立约定金的数额应由合同双方共同约定,但不得超过合同金额的20%。适用定金罚则需要满足定金合同为实践合同、主合同有效、当事人不履行债务且无法定免责情形等条件。给付定金方不履行合同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接受
立约定金合同的性质及效力。文章指出立约定金合同为非要式合同,其效力并非一定无效,可适用合同法相关规定。文章还讨论了立约定金合同与主合同的效力关系,提出立约定金合同具有独立性,其效力不依赖于主合同。在归责原则上,文章主张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并讨论了该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