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担保法》生效日期为2020年12月31日止,届时此条例被《民法典》所替换,相关的司法解释也会失效。
住房认购金和定金是有区别的。两者不一样。
签订认购书、交纳认购金不是法律规定的必经过程,而是房地产交易领域的一种习惯做法,它通常是在购房者与发展商就房屋买卖的意向初步达成协议后、准备进一步协商前签订的临时认购协议,通常的做法是在约定所选房号、面积、房屋单价及总价款后,约定一个期限,买方需在此期限内与卖方签署正式合同。买方支付认购金即取得在此期限内的优先购买权,在约定的时间内,卖方不得将该房屋售予他人,如买方决定不购买,卖方应将认购金退还;但如果买方超过规定期限以后才决定不购买,认购金就作为对卖方保留房号期间损失的赔偿,不退给买方。因此认购金有时也被称为诚意金。
定金与认购金不同,定金是一种合同履行的担保。
《民法典》生效前的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和《担保法》规定,签订合同当事人一方可以向另一方给付定金作为履行合同的担保,如果收受方违约,应双倍返还定金;给付方违约,则无权要求对方返还。因此,如果购房者交了定金之后改变主意决定不买,发展商有权以购房者违约为由不退定金;如果发展商将房屋卖给他人,应当向购房者双倍返还定金。另外,如果购房者在认购书规定的时限内去与发展商签订合同,但因购房合同或补充协议的具体条款双方存在争议,不能达成一致意见,致使购房者不能购买认购房屋的,发展商应当退还定金。
《民法典》(2021.1.1生效)
第五百八十六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定金合同自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
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是,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百分之二十,超过部分不产生定金的效力。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变更约定的定金数额。
关于购房定金比例的合法规定及其适用范围。根据《担保法》的规定,购房定金比例不得超过主合同标的额的20%。超出部分不视为定金,不享有定金的法律效应。如果由于开发商原因未能签订合同,开发商应按规定返还定金并退还超出部分金额。
立约定金的退还问题。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收受定金方不签合同应双倍返还定金,给付定金方拒绝签合同则无权要求返还。立约定金担保的关键是将来签订合同的行为,不是担保合同的内容。同时,定金须实际交付且不超过法定数额,当事人一方拒绝订立合同应承担违约责任。
预付款的法律性质及其在工程合同中的应用。预付款是暂时放在对方那里的钱,属于债权和债务。我国担保法规定,定金可作为债权的担保。施工合同中预付款的约定包括预付时间和数额,预付款的扣回方式和时间,以及担保手段来降低风险。预付款额度一般不宜超过工程量的50%
购房合同中的“定金”或“定金罚则”。根据《担保法》的规定,定金分为违约定金、立约定金、成约定金和解约定金等类型。其中,立约定金是最常见且对购房者最不利的一种。购房者在支付定金时需谨慎,特别是要警惕立约定金的风险,避免因为开发商的误导性宣传而陷入不利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