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员工被裁员的补偿标准是什么
时间:2025-02-01 浏览:3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现实社会工作竞争压力是很大的,很多时候公司遭遇经济困难选择裁员,这样的话是要经济补偿的,那么补偿标准是怎样的?关于这个问题,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解释一下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对于大家有帮助。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员工被裁员的补偿标准
一、经济补偿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当用人单位进行经济性裁员时,与劳动者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况下,应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标准为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
具体规定如下:
- 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如果工作时间超过六个月但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如果工作时间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 如果劳动者的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三倍支付,但支付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 月工资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二、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进行裁员时应遵守以下规定:
- 如果需要裁减人员超过二十人或者裁减人员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的百分之十以上,用人单位应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听取工会或职工的意见后,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方可裁减人员。裁减人员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
- 根据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
- 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
- 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经营方式调整后,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
- 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
- 在裁减人员时,用人单位应优先留用以下人员:
- 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人员;
- 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人员;
- 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未成年人的人员。
- 如果用人单位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应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离职补偿金的月平均工资如何计算
离职补偿金的计算方式。按照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离职补偿金依据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补偿标准取决于劳动者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同时,用人单位未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行为违法,应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以保护劳动者
-
劳动法经济补偿金计算方法
劳动法中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包括工作年限的计算、经济补偿的计算标准、计算基数以及计算封顶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解释了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经济补偿的计算依据和原则、工资计算基数的确定以及针对高端劳动者的特殊规定。
-
员工离职后解除劳动关系的时间
员工离职后解除劳动关系的时间问题。员工需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书面递交辞职信。在离职后,员工必须办理工作交接,否则企业有权暂扣工资。虽然扣留档案和社保不符合劳动法规定,但企业可能会采取相应措施。因此,离职时应谨慎处理各项工作事宜以避免纠纷。
-
企业裁减员工的条件
企业裁减员工的条件及相关法律规定。企业需在满足一定条件并向工会或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方可裁减人员。裁减员工时,应优先留用特定人员。同时,公司裁员需支付经济补偿金。修订草案扩大了工会会员身份的条件范围,保障农民工等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企业在招聘员工后应进
-
2020年离职赔偿金标准
-
员工离职不签解除合同的处理方法
-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员工被裁员的补偿标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