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资纠纷 > 疫情期间公司不给发工资如何维权

疫情期间公司不给发工资如何维权

时间:2025-02-06 浏览:3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72562
在疫情期间不少公司业务也受到了冲击,因此公司当时也拿不出工资,劳动者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发工资了。在公司不发工资的时候,劳动者也认为公司做法违法想要维权,疫情期间公司不给发工资如何维权?手心律师网小编给您提供一些意见。

一、疫情期间公司不给发工资的法律维权途径

1.劳动局投诉

在疫情期间,公司不发工资的行为是违法的。受到这种侵权行为的员工可以向当地劳动局进行投诉。劳动局会对投诉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来保护员工的权益。

2.与工会、职代会或员工大会协商

如果公司确实因经营困难无法及时发放工资,在复工后,员工可以与工会、职代会或员工大会进行协商,推迟工资发放的时间。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推迟的时间不应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的规定,受疫情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可以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来稳定工作岗位,尽量避免裁员或减少裁员。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享受稳岗补贴。如果企业停工停产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企业应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职工工资。如果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而职工正常提供劳动,企业支付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如果职工没有提供正常劳动,企业应当发放生活费,生活费的标准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执行。

二、疫情期间公司恶意拖欠工资的仲裁流程

1.提交申请书

当事人申请仲裁时,应当提交书面的仲裁申请书,并按照被申请人的人数提交副本。

2.仲裁受理

仲裁委员会应当在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五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如果仲裁委员会决定受理,应当在作出决定之日起五日内将申诉书副本送达给被申请人。如果决定不予受理,应当说明理由。

3.开庭审理

仲裁庭应当在开庭前的五日内,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的日期和地点。如果没有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对申请人按照撤诉自理,对被申请人可以做出缺席裁决。

4.仲裁调解

仲裁庭在处理劳动争议时,应当先行调解,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促使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如果调解达成协议,仲裁庭应当根据协议内容制作调解书,并且调解书自送达之日起具有法律效力。如果调解未达成协议,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5.仲裁裁决

仲裁庭在劳动争议案件上作出裁决时,应当在劳动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结束。如果案情复杂需要延期,经批准可以延期并书面通知当事人,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五日。仲裁庭作出裁决后,应当制作仲裁书并送达双方当事人。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期满不起诉,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公司被收购,员工的补偿权益

    公司被收购后员工的补偿权益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公司被收购后员工的劳动合同不受影响,不需要支付补偿。但如果涉及裁员,员工有权要求经济赔偿金,赔偿标准按工作年限计算。若新公司要求重新计算工龄并终止劳动合同,员工可要求相应经济补偿。整体而言,公

  • 单位支付员工工资的问题及建议

    员工工资支付的相关问题。对于住宿费用的支付责任,建议双方协商解决。在疫情防控期间,员工因紧急措施无法提供正常劳动时,用人单位应按照相关通知支付工资报酬。对于住宿费问题,建议双方参考相关法规和通知,充分协商找到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确保员工权益和用人单位

  • 疫情期间是否可以停薪?

    疫情期间工资支付的相关问题。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企业职工,不得停薪。如停工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应按正常工资支付标准支付工资;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职工提供正常劳动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未提供正常劳动的则发放生活费。且

  • 一、法定节假日上班工资的计算方法

    本文探讨法定节假日上班工资的计算方法和疫情春节假期延长的特殊情况是否属于法定节假日。对于法定节假日加班,用人单位需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疫情春节假期延长期间上班视为法定节假日上班,同样需要支付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 广州疫情期间工资计算方法
  • 疫情导致劳动者无法正常上班的情况下,企业应如何处理劳动合同
  • 依法惩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的法律适用问题解释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