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外出期间”是一种特殊情况,与一般工作时间存在较多不同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了关于“因工外出期间”工伤认定的三种情形,但社会上对此规定仍存在一些误区。下面通过无锡市崇安区法院的三个案例,来加强对新规的理解。
小李是无锡一汽车修理厂的员工,负责与汽车维修有关的工作。2011年10月,他随同事去保险公司办理定损理赔手续。期间,同事中途离开,由小李一人办理。途中遭遇车祸,小李腰椎骨折。小李认为受伤应为工伤,但被市人社局否定。经法院审理,法院判决撤销市人社局的工伤认定决定。
法院认为,小李是汽修厂的机修工,负责办理定损理赔也包括在他的工作职责中。他受伤前的行为是为了汽修厂的利益。因此,应认定为工伤。
刘某是一名保险公司员工,2012年12月参加一次保险会议。会议结束后,刘某在宾馆洗澡时摔伤。刘某认为这属于因工外出期间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可以视同工伤,但市人社局不予认定。经法院调解,市人社局同意重新做出工伤认定,刘某撤诉。
法院认为,尽管外出洗澡不是公司安排的任务,但属于同一业务范畴。因此,应认定为工伤。
吴某在去尼日利亚工作期间染上恶性疟疾,回国后被医院确诊。吴某向市人社局提起工伤认定,市人社局认定其为工伤。机械厂不服,提起诉讼。经法院审理,法院认为吴某所患疟疾是由特定劳动环境造成,属于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的情形。
法院表示,《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的“外出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原因”可从字面上进行缩小解释和扩张解释。扩张解释将与外出工作有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都包含在内。因此,吴某所患疟疾应认定为工伤。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的分配规则。赔偿权利人主要为与死者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范围内的近亲属,分配原则不同于遗产分配,考虑与死者关系的亲疏远近和生活来源等因素。债权人不能要求抵债,死亡赔偿金不属于遗产,不能通过遗嘱处分。
工伤赔偿金的支付时限及相关内容。工伤赔偿金一般在递交审核后两个月内到账,包括治疗费、康复费、生活费等。此外,文章还详细说明了工伤赔偿案件的律师费用计算比例,根据不同争议标的金额有不同的费率。同时,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列举了应被认定为工伤的情形。
中国工伤保险条例中工伤认定的条件和范围,包括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患职业病等七种情形。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工伤认定的特点,包括属于具体行政行为、行政确认行为、须申请的行政行为等,并说明了相关行政复议和受理流程。
工伤认定与劳动关系的直接联系。法律规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一定标准认定工伤的同时,也确立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文章详细列举了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形,包括事故伤害、职业病等,并规定符合这些情形的劳动者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