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外出期间”是一种特殊情况,与一般工作时间存在较多不同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了关于“因工外出期间”工伤认定的三种情形,但社会上对此规定仍存在一些误区。下面通过无锡市崇安区法院的三个案例,来加强对新规的理解。
小李是无锡一汽车修理厂的员工,负责与汽车维修有关的工作。2011年10月,他随同事去保险公司办理定损理赔手续。期间,同事中途离开,由小李一人办理。途中遭遇车祸,小李腰椎骨折。小李认为受伤应为工伤,但被市人社局否定。经法院审理,法院判决撤销市人社局的工伤认定决定。
法院认为,小李是汽修厂的机修工,负责办理定损理赔也包括在他的工作职责中。他受伤前的行为是为了汽修厂的利益。因此,应认定为工伤。
刘某是一名保险公司员工,2012年12月参加一次保险会议。会议结束后,刘某在宾馆洗澡时摔伤。刘某认为这属于因工外出期间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可以视同工伤,但市人社局不予认定。经法院调解,市人社局同意重新做出工伤认定,刘某撤诉。
法院认为,尽管外出洗澡不是公司安排的任务,但属于同一业务范畴。因此,应认定为工伤。
吴某在去尼日利亚工作期间染上恶性疟疾,回国后被医院确诊。吴某向市人社局提起工伤认定,市人社局认定其为工伤。机械厂不服,提起诉讼。经法院审理,法院认为吴某所患疟疾是由特定劳动环境造成,属于因工作原因受到伤害的情形。
法院表示,《工伤保险条例》中规定的“外出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原因”可从字面上进行缩小解释和扩张解释。扩张解释将与外出工作有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都包含在内。因此,吴某所患疟疾应认定为工伤。
工伤赔偿标准及相关要求,包括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食宿费、康复治疗费、辅助器具费、停工留薪和护理费等方面的内容。各项费用标准均应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并需经过相应的鉴定委员会确认,工伤职工才能享受相关待遇。
保险理赔中误工费的计算方法和保险公司的认定规定。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计算,包括固定收入和无固定收入两种计算方法。保险公司需要受害人在事故中承担一定责任后才会承担误工费的赔偿责任,需要提供相关证明。司法解释规定了误工时间的确定和计算方式
山西省工伤死亡赔偿的相关标准,包括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的具体金额和规定。同时,文章还涉及山西省对省属国有重点煤矿企业工伤职工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及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抚恤金的调整通知,包括调整范围、标准、资金渠道和待遇审批等。
交通事故工伤赔偿标准的解释和应用,包括已支付费用不再重复赔偿、补偿费用的重复领取和补足差额、其他工伤保险待遇的享受、无法获得赔偿的情况下的待遇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工伤保险补偿制度的重要性及其特点,如全社会共同承担工伤损害的责任、充分保护劳动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