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如果个人离职后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劳动者有权通过劳动仲裁等方式追讨工资,并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进行补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条的规定,工资应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用人单位不得克扣或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七十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时,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通过协商解决。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九十一条的规定,如果用人单位有以下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情形之一,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
首先,如果员工与公司达成一致意见,可以在提交辞职信后离开公司。
员工提出辞职后,可以与公司协商并达成一致意见,如果双方达成一致,员工提交辞职信后就可以离开公司。
其次,员工在预告期后才能离开公司。
如果员工辞职未与公司协商一致,在提交辞职信后,根据规定员工不能立即离开公司。因为员工辞职时,需要提前三十天向公司书面提出辞职请求,所以在提交辞职信后,员工仍然在预告期内,双方都需要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义务,员工未得到公司的同意不能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离开公司。
然而,预告期满后,即三十天后,员工可以离开公司,并且公司不能以任何形式阻拦,同时员工需要出具离职通知书。
最后,如果服务期未满的员工提前辞职,可能需要支付违约金。
一些公司为了培养更适合自己的人才,会安排培训并约定服务期,因此,如果员工在服务期内提出辞职,即使按照规定流程辞职,仍然需要支付违约金。
关于公司拖欠工资是否能要求双倍工资的问题。如果签订了正式劳动合同,无论拖欠时间多久都不能要求双倍工资;若未签劳动合同且拖欠超过两年,可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双倍工资。双倍工资不属于劳动报酬,是惩罚性赔偿金,有特定的时效规定。解决拖欠工资问题,可先向劳动部门
企业拖欠工资的法律责任及索赔途径。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企业拖欠工资应承担法律责任,并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劳动者可以通过电话投诉、申请支付令、申请劳动仲裁和强制执行、要求加付赔偿金等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关于拖欠工资的法律标准和用人单位的责任。用人单位拖欠工资需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其支付劳动报酬等费用。若未支付或低于标准,需支付赔偿金。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包括未支付劳动者报酬、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等。
招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包括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告知义务并需留下书面证据,招聘广告中不得存在就业歧视,以及求职者可能出现的弄虚作假情况。用人单位需仔细审查求职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工作经历等情况,以避免招聘童工、未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不能胜任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