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公正仲裁作为一种诉讼外解决争议的方式,与司法制度之间存在一种矛盾的张力。法庭对仲裁庭存在着一种根本性的不信任,因此国家权力通过法院的司法干预既要保持对仲裁的控制权,又要确保仲裁制度的自治性价值不至于丧失。其中,仲裁程序是否受民事证据法的制约问题尤为明显。
在英国,虽然主要教科书承认仲裁程序不受证据规则束缚,但仍会复制证据规则的基本框架,并尽量减少背离规则的情况。此外,努力促使仲裁采用比法庭更不正式的诉讼程序,如郡法院的仲裁程序明确规定不能适用严格的证据规则。《1996年仲裁法》试图引入完全弹性的诉讼程序,法庭在程序和证据问题上应服从当事人和解的权利,可以在文件展示、向证人提问以及是否适用证据规则等方面行使裁量权。由于仲裁人可以来自非法律专业,因此许多人不愿意涉足证据法的复杂领域。
因此,仲裁程序试图摆脱证据规则束缚的同时又难以完全摆脱其影响。许多学者以仲裁制度的自然公正原则为理论基础,对严格适用证据规则进行批驳,即仲裁员只要求证据符合自然公正原则。
自然公正原则是自然法中的基本原则,后来成为各国司法程序的基本原则,仲裁制度也借鉴并重视其在仲裁程序中的作用。自然公正原则至少包含两个基本内容:
这些陈述和意见包括申请人的申请意见、被申请人的答辩意见、申请人的举证及就证据所做的说明、被申请人的反驳意见及反证、对专家证人意见的意见、有反诉时反诉各方就反诉问题的证据和意见、当事人最后的陈述意见以及是否同意调解的意见。无视当事人意见的裁决将受到质疑,严重时会被撤销。自然公正原则已成为仲裁的公认基本原则,渗透到仲裁的各个环节。
仲裁证据形式规则指的是仲裁证据的分类及构成要件等。根据不同的标准,对仲裁证据进行不同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方法包括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本证与反证、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言辞证据与实物证据等。我国学者多采用现行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证据分类方法,将证据分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七类证据。
仲裁证据与诉讼证据具有不同的特征。仲裁证据具有以下特点:
总的来说,仲裁证据的形式规则在其客观性、相关性和合法性方面与诉讼证据有所不同,但仲裁庭和当事人在仲裁程序中可以灵活选择和拟定证据的相关性标准,以符合自然公正原则和仲裁的柔性本质。
当事人申请仲裁时的费用缴纳问题。当事人需缴纳仲裁案件受理费和仲裁案件处理费,可选择现金、银行卡或银行划账方式付费。费用标准依据争议金额而定,具体收费标准按照上海仲裁委员会的规定执行,当事人需妥善保管缴费凭证。
英国仲裁制度的特点及给我们的启示。文章指出,仲裁员在仲裁过程中需确保裁决基于双方证据和辩论,并谨慎处理明显遗漏的事项,避免偏袒任何一方。同时,仲裁员不能干涉证据或告诉双方如何准备案件。最后,仲裁员的提醒和裁决必须合理,以确保裁决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经济仲裁是一种解决经济争议的方法,当事人根据自愿达成的仲裁协议,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作出具有约束力的裁决。对于经济仲裁结果不服,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去法院起诉的。但是,如果能够提供确凿的证据证明仲裁程序有误或仲裁员存在贪污等行为,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仲裁结果
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三十日内申请撤销裁决: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的;违反法定程序的;适用法律、法规确有错误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的;裁决所根据的证据是伪造的;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