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及时报警,敦促警察立案调查
面对强拆,当事人容易情绪激动,但采取暴力手段是无法达到争取合理补偿的目的的,还可能危及个人安全。因此,建议当事人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警察接到报警后有义务出警,如果警察未能阻止非法强拆行为,属于不作为。如果警察未能到达现场,当事人可以事后向县公安局书面报警,警方有义务对破坏财产的行为进行立案调查。如果警方不立案,也属于不作为,当事人可以通过行政诉讼来促使警方立案调查。第二步:摄影摄像,固定现场证据
强拆现场是维权的重要证据,因此,当事人应该第一时间对强拆现场进行摄影摄像,以保留现场实况的有力证据。在摄影摄像时,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设备被抢夺或损毁,但要确保画面清晰,包括强拆过程和参与人员的情况。最好同时进行录音,以便在录音中能够辨别现场人员的身份和职责。录好的视频、音频等证据不要轻易删除,应保留在原始设备上,并进行备份。第三步:及时委托律师介入,调查取证,提起诉讼
强拆现场情况复杂,涉及的法律关系错综复杂。实施强拆往往不是政府亲自出面,而是通过开发商、社区、村委会甚至社会闲散人员等来进行。无论是个人还是政府实施了强拆行为,对当事人来说,这是一种以暴力手段侵犯财产权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司法途径是当事人唯一的办法。如果是个人实施了强拆行为,涉及到刑事犯罪,我们应该敦促警察立案调查,并在检察机关提起刑事诉讼的同时提起民事赔偿诉讼,要求犯罪嫌疑人进行赔偿。劳动仲裁案件的受理期限为一年,期间会因为不同情况有所中断或中止。申请劳动仲裁时,需递交申请书和相关证据,经过仲裁委员会受理决定后组成仲裁庭。仲裁程序包括答辩、公开进行、当事人到庭义务等。仲裁庭会在查明事实基础上先行调解,若调解不成会及时作出裁决,裁决
逾期交房违约责任的诉讼时效起算时间问题。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对于不同的商品房买卖合同中违约条款,逾期交房违约金的诉讼时效计算有所不同。如合同约定固定比例的违约金,诉讼时效应从约定的交房
仲裁时效一年规定不具有溯及力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劳动仲裁法作为劳动法的特别规定,其规定的仲裁时效一年与劳动法的仲裁时效六十日不一致,应当适用劳动仲裁法的新规定。但新规定只能适用于5月1日起发生的情况,不能溯及之前。因此,当事人
工伤认定与劳动仲裁之间的关系和程序优先顺序。在解决民事纠纷的背景下,仲裁具有更高的效力,但在工伤认定中,劳动仲裁并不是前置程序。工伤认定部门对劳动关系可以进行形式审查并进行事实认定。在涉及劳动仲裁的情况下,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暂停工伤认定程序,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