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人社厅发明电[2020]5号)的规定,受疫情影响导致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申请无法在法定时效期内进行的情况下,仲裁时效将会中止。
在隔离治疗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因政府实施隔离措施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无法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职工,企业应支付职工在此期间的工资,并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劳动合同在此期间到期,将顺延至职工医疗期满、医学观察期满、隔离期满或政府紧急措施结束之日。
对于因疫情导致生产经营困难的企业,可以与职工协商一致采取调整薪酬、轮岗轮休、缩短工时等方式来稳定工作岗位,尽量避免或减少裁员。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享受稳岗补贴。如果企业在一个工资支付周期内停工停产,应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职工工资。如果停工停产超过一个工资支付周期,且职工提供了正常劳动,企业支付给职工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对于没有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企业应发放生活费,生活费标准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执行。
因疫情影响导致当事人无法在法定仲裁时效期间申请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情况下,仲裁时效将会中止。一旦中止原因消除,仲裁时效期间将会继续计算。如果疫情影响导致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无法按法定时限审理案件,可以相应顺延审理期限。
在人事争议仲裁过程中,仲裁庭和仲裁员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着重调解和及时处理、当事人在法律上平等等。此外,还应遵循人事争议仲裁的特有原则,主要包括:
独立办案意味着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处理人事争议案件时具有独立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权干预。
合议是指在仲裁过程中,案件需要经过充分讨论和研究。这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仲裁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有利于避免主观臆断,确保公正处理人事争议案件。
回避是指当仲裁员是案件的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或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与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裁决时,不得参加该案的仲裁活动,以防止徇私舞弊的问题发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关于劳动仲裁终局裁决的上诉问题。当事人对于劳动仲裁裁决无权上诉,但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终局裁决包括追索劳动报酬等争议,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生效。劳动争议仲裁的受理范围包括确认劳动关系等争议,而管辖则根据劳动合同
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的内容,涉及案件信息、审理过程、申请人的诉求、被申请人的答辩、事实查明、证据确认、裁决结果等方面。裁决结果分为一裁终局和非一裁终局,并说明了裁决书的生效及司法救济方式。文章还提到了裁决书的使用说明,包括裁决书的签署、送达及执行等细节
劳动争议案件的前置程序,包括劳动争议仲裁及工伤待遇和工伤医疗费的解决方案。当事人需在一年内申请劳动争议仲裁,仲裁委员会将在60日内作出裁决。对于工伤待遇问题,需先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及伤残等级鉴定。当事人在解决工伤医疗费问题时需注意不超过本
劳动仲裁的程序及相关执行过程。裁决生效后,当事人可凭裁决书向用人单位执行,如单位拒绝履行,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一般需约6个月。仲裁程序包括申请仲裁、受理决定、开庭通知等步骤。申请劳动仲裁需满足一定条件和提交相关材料,仲裁委在收到申请后的五日内作出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