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不得同时申请劳动仲裁和劳动监察投诉。如果劳动监察部门发现案件已经申请劳动仲裁,应告知当事人按照劳动仲裁程序处理。
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或者规章,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赔偿发生争议,应根据国家有关劳动争议处理的规定进行处理。
对于应通过劳动争议处理程序解决的事项,或者已经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程序申请调解、仲裁或者已经提起诉讼的事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告知投诉人按照劳动争议处理或诉讼的程序办理。
当劳动者因个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时,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赔偿经济损失可以通过从劳动者的工资中扣除来实现,但每月扣除的金额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
以下是员工违纪的处理方式和程序: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当劳动者因个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时,用人单位可以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赔偿经济损失可以通过从劳动者的工资中扣除来实现,但每月扣除的金额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如果扣除后剩余的工资低于当地的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照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劳动仲裁案件的受理期限为一年,期间会因为不同情况有所中断或中止。申请劳动仲裁时,需递交申请书和相关证据,经过仲裁委员会受理决定后组成仲裁庭。仲裁程序包括答辩、公开进行、当事人到庭义务等。仲裁庭会在查明事实基础上先行调解,若调解不成会及时作出裁决,裁决
仲裁时效一年规定不具有溯及力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规定,劳动仲裁法作为劳动法的特别规定,其规定的仲裁时效一年与劳动法的仲裁时效六十日不一致,应当适用劳动仲裁法的新规定。但新规定只能适用于5月1日起发生的情况,不能溯及之前。因此,当事人
工伤认定与劳动仲裁之间的关系和程序优先顺序。在解决民事纠纷的背景下,仲裁具有更高的效力,但在工伤认定中,劳动仲裁并不是前置程序。工伤认定部门对劳动关系可以进行形式审查并进行事实认定。在涉及劳动仲裁的情况下,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暂停工伤认定程序,并在
劳动仲裁庭人员缺席的处理方式。对于申请人缺席,若收到书面通知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中途退庭,视为撤回仲裁申请;对于被申请人缺席,可以进行缺席裁决。申请劳动仲裁不需提供证据,但提交材料要求严格,包括登记申诉表、申诉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