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生政策 > 社会热点 > 仲裁 > 企业年金纠纷是否可以提起仲裁

企业年金纠纷是否可以提起仲裁

时间:2024-05-04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76508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企业年金具体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那么企业年金纠纷是否可以提起仲裁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解答。

企业年金纠纷的仲裁途径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企业年金纠纷可以通过仲裁解决。

根据《企业年金办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当企业年金合同的履行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可以选择提请仲裁或者诉讼来解决争议。而当企业年金方案的订立或者履行发生争议时,按照国家有关集体合同争议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补充养老保险与年金的区别

补充养老保险并非年金,两者在法律定位、管理模式、运作方式、配套政策等方面存在差异。

首先,从法律定位来看,补充养老保险的财产性质不明确。如果购买的是保险产品,补充养老保险的财产成为保险公司的负债,与保险公司的资产不相独立。这意味着,当保险公司发生亏损、破产或倒闭时,补充养老保险的财产也面临风险。相比之下,企业年金采用信托方式管理,其资产被规定为信托资产,与企业、受托人和托管人的财产相分离,从而保证了年金财产的安全性,不受其他各方经营风险的影响。其次,从管理模式来看,补充养老保险的财产可能由企业自行管理,或以储蓄存款和商业团险的形式交由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管理。然而,这种管理方式无法保证财产的独立性和安全性。相比之下,企业年金采用的是“钱权分离”的模式,强调资金与权利的分立和独立。各年金管理人各司其职,相互监督和制衡,并接受各监管部门的监督,从制度上保证了企业年金运作的规范性,降低了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企业年金基金的安全。此外,补充养老保险的实际运作方式存在一些问题。企业自行运作时,专业能力较差,补充养老保险的财产面临较大风险。将财产存入商业银行虽然确保了安全性,但收益率较低。购买保险产品时,由于费率不透明,实际收益难以保证。相比之下,企业年金对各当事人提取的费用比例进行了明确规定,扣除费用后的所有收益归委托人/受益人所有,保证了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作中企业和个人的最大利益。最后,从配套政策来看,企业年金相较于补充养老保险具有更完善的配套政策。对于企业年金的管理模式、运作流程、投资限制、管理机构的资格认定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此外,企业年金还可以享受税前列支的优惠政策。因此,补充养老保险和年金在法律定位、管理模式、运作方式、配套政策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二者并不相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要二倍工资是否一裁终局的问题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关于二倍工资是否一裁终局的问题。依据法律规定,追索劳动报酬等争议如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的金额,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同时,未签劳动合同情况下超过一年未主张双倍工资请求的,视为签署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另外,用人单位在

  • 劳动争议裁决的终局情形

    劳动争议裁决的终局情形和仲裁时效期限。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部分劳动争议裁决被视为终局裁决,包括金额低于地方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的案件和在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与国家劳动标准有关的争议。同时,劳动者在劳动争议发生后一年内可以向有关部门寻求

  • 劳动仲裁与上班要求的区别

    劳动仲裁与上班要求的区别。劳动争议发生后,职工在未能达成协议时应遵守上班要求,除非存在正当理由。劳动仲裁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进行公正裁决。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的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但劳动报酬争议有例外。仲裁时效可因特定情况中断或暂

  • 拖欠工资过了诉讼时效怎么办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相关问题。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可以因多种情况中断或中止,包括当事人主张权利等。如果劳动关系终止后发生拖欠劳动报酬争议,劳动者可以在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不受仲裁时效限制。

  • 合同仲裁之后还能起诉吗
  • 什么是协议仲裁制度及仲裁协议?
  • 旷工被辞退是否有权利享受工资
社会热点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