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生政策 > 社会热点 > 仲裁 > 企业年金纠纷是否可以提起仲裁

企业年金纠纷是否可以提起仲裁

时间:2024-05-04 浏览:3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76508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企业年金具体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那么企业年金纠纷是否可以提起仲裁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整理了相关的内容,希望能为大家解答。

企业年金纠纷的仲裁途径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企业年金纠纷可以通过仲裁解决。

根据《企业年金办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当企业年金合同的履行发生争议时,当事人可以选择提请仲裁或者诉讼来解决争议。而当企业年金方案的订立或者履行发生争议时,按照国家有关集体合同争议处理规定进行处理。

补充养老保险与年金的区别

补充养老保险并非年金,两者在法律定位、管理模式、运作方式、配套政策等方面存在差异。

首先,从法律定位来看,补充养老保险的财产性质不明确。如果购买的是保险产品,补充养老保险的财产成为保险公司的负债,与保险公司的资产不相独立。这意味着,当保险公司发生亏损、破产或倒闭时,补充养老保险的财产也面临风险。相比之下,企业年金采用信托方式管理,其资产被规定为信托资产,与企业、受托人和托管人的财产相分离,从而保证了年金财产的安全性,不受其他各方经营风险的影响。其次,从管理模式来看,补充养老保险的财产可能由企业自行管理,或以储蓄存款和商业团险的形式交由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管理。然而,这种管理方式无法保证财产的独立性和安全性。相比之下,企业年金采用的是“钱权分离”的模式,强调资金与权利的分立和独立。各年金管理人各司其职,相互监督和制衡,并接受各监管部门的监督,从制度上保证了企业年金运作的规范性,降低了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企业年金基金的安全。此外,补充养老保险的实际运作方式存在一些问题。企业自行运作时,专业能力较差,补充养老保险的财产面临较大风险。将财产存入商业银行虽然确保了安全性,但收益率较低。购买保险产品时,由于费率不透明,实际收益难以保证。相比之下,企业年金对各当事人提取的费用比例进行了明确规定,扣除费用后的所有收益归委托人/受益人所有,保证了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运作中企业和个人的最大利益。最后,从配套政策来看,企业年金相较于补充养老保险具有更完善的配套政策。对于企业年金的管理模式、运作流程、投资限制、管理机构的资格认定等方面都有明确规定。此外,企业年金还可以享受税前列支的优惠政策。因此,补充养老保险和年金在法律定位、管理模式、运作方式、配套政策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二者并不相同。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劳动仲裁终局裁决的上诉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关于劳动仲裁终局裁决的上诉问题。当事人对于劳动仲裁裁决无权上诉,但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终局裁决包括追索劳动报酬等争议,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生效。劳动争议仲裁的受理范围包括确认劳动关系等争议,而管辖则根据劳动合同

  • 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内容

    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的内容,涉及案件信息、审理过程、申请人的诉求、被申请人的答辩、事实查明、证据确认、裁决结果等方面。裁决结果分为一裁终局和非一裁终局,并说明了裁决书的生效及司法救济方式。文章还提到了裁决书的使用说明,包括裁决书的签署、送达及执行等细节

  • 劳动仲裁终局裁决后几日后执行

    劳动仲裁的程序及相关执行过程。裁决生效后,当事人可凭裁决书向用人单位执行,如单位拒绝履行,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一般需约6个月。仲裁程序包括申请仲裁、受理决定、开庭通知等步骤。申请劳动仲裁需满足一定条件和提交相关材料,仲裁委在收到申请后的五日内作出受

  • 仲裁法对争议的可仲裁性的规定

    仲裁法对争议的可仲裁性的规定,包括当事人资格要求、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合同纠纷的范围以及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范围。同时,也指出了不适用仲裁的纠纷类型,如涉及身份关系的纠纷和行政争议等。另外,特殊纠纷如劳动争议和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调整不适用仲裁法。

  • 申请工伤待遇赔偿时效是怎样规定的
  • 消费者是否可以就消费纠纷提请仲裁
  • 劳动纠纷违法协议作出的裁定是否有效
社会热点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