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人民法院审查认为仲裁裁决遗漏了必须共同参加仲裁的当事人的情况下,应当依法追加遗漏的人为诉讼当事人。
根据《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六条规定,当事人不服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仲裁裁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审查认为仲裁裁决遗漏了必须共同参加仲裁的当事人的情况下,应当依法追加遗漏的人为诉讼当事人。
如果被追加的当事人应当承担责任,人民法院应当一并处理。
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纠纷,例如变更劳动合同、被拖欠工资、解除劳动合同等情况下,为维护劳动权益,劳动者可以采取劳动争议解决办法。如果经过协商、调解或投诉等方式无法解决争议且争议较大,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在这种情况下,劳动者需要确定劳动仲裁所需的证据材料。
1. 劳动争议申诉书:申请人应当按照规定如实准确填写《仲裁申请书》,其中两份由申请人本人或其委托代理人提交仲裁委,一份由申请人留存。
2. 用人单位的工商登记资料:劳动者可以直接去工商部门查询,并且需要支付查询费用。
3. 劳动者的身份证复印件:如果申请人是用人单位,就需要提交单位营业执照副本及复印件、本单位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委托代理人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等。
4. 证据资料:例如劳动合同或协议、工资单、工牌、上班打卡记录、同事的证人证言等。
此外,与争议事项相关的证据由用人单位提供。如果用人单位不提供劳动者档案、工资发放、社保费缴纳、劳动保护提供情况等材料,将承担不利后果。
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关于二倍工资是否一裁终局的问题。依据法律规定,追索劳动报酬等争议如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的金额,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同时,未签劳动合同情况下超过一年未主张双倍工资请求的,视为签署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另外,用人单位在
劳动争议裁决的终局情形和仲裁时效期限。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部分劳动争议裁决被视为终局裁决,包括金额低于地方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的案件和在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与国家劳动标准有关的争议。同时,劳动者在劳动争议发生后一年内可以向有关部门寻求
劳动仲裁与上班要求的区别。劳动争议发生后,职工在未能达成协议时应遵守上班要求,除非存在正当理由。劳动仲裁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当事人的仲裁申请进行公正裁决。根据法律规定,劳动争议的申请仲裁时效为一年,但劳动报酬争议有例外。仲裁时效可因特定情况中断或暂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相关问题。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仲裁时效可以因多种情况中断或中止,包括当事人主张权利等。如果劳动关系终止后发生拖欠劳动报酬争议,劳动者可以在一年内提出仲裁申请,不受仲裁时效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