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以下劳动争议属于终局裁决,即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即具备法律效力:
1. 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的争议,且金额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的十二个月;
2. 因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如果劳动者对第四十七条规定的仲裁裁决持有异议,可以在收到裁决书后的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用人单位可以在收到裁决书后的三十日内,如果能提供证据证明裁决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销裁决:
1. 裁决适用的法律、法规存在错误;
2.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无管辖权;
3. 裁决违反法定程序;
4. 裁决所依据的证据是伪造的;
5. 对方当事人隐瞒了足以影响公正裁决的证据;
6. 仲裁员在仲裁案件时存在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
如果人民法院经过合议庭审查核实,确认裁决存在以上情形之一,应当裁定撤销裁决。
如果仲裁裁决被人民法院裁定撤销,当事人可以在收到裁定书后的十五日内,就劳动争议事项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的内容,涉及案件信息、审理过程、申请人的诉求、被申请人的答辩、事实查明、证据确认、裁决结果等方面。裁决结果分为一裁终局和非一裁终局,并说明了裁决书的生效及司法救济方式。文章还提到了裁决书的使用说明,包括裁决书的签署、送达及执行等细节
劳动仲裁的程序及相关执行过程。裁决生效后,当事人可凭裁决书向用人单位执行,如单位拒绝履行,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一般需约6个月。仲裁程序包括申请仲裁、受理决定、开庭通知等步骤。申请劳动仲裁需满足一定条件和提交相关材料,仲裁委在收到申请后的五日内作出受
仲裁法对争议的可仲裁性的规定,包括当事人资格要求、争议事项的可仲裁性、合同纠纷的范围以及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范围。同时,也指出了不适用仲裁的纠纷类型,如涉及身份关系的纠纷和行政争议等。另外,特殊纠纷如劳动争议和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调整不适用仲裁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若发生争议,当事人可以在一年内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在申请仲裁过程中,若一方向对方主张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