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时候的三方协议不是必须要签的。
三方协议≠劳动合同!它只是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之间签订的就业意向,在你到企业报道、正式被企业接收之后,三方协议的法律效力就终止了。
三方议不是强制性的,学生可以选择不签。三方协议在学生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之前有效,学生参加工作签订劳动合同之后自动废止。
它的作用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能解决应届毕业生户籍、档案、保险、公积金等一系列相关问题。
理论上说签了三方协议能够拿到就业报到证,“就业报到证”是毕业生报考公务员必备资料也是干部身份的要求之一。
已参加工作说明已经签了正式合同,因此再回学校签三方协议已经没有意义。
就业协议以书不是劳动合同,毕业生报到后,应当要求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明确约定试用期,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资待遇,休息休假等。超过一个月未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双倍工资,不能以签订了就业协议为由拒绝支付。
个人可以不签订,但不能保障用人单位按约定履行承诺,求职者权益难以保障。
在单位招聘中部分单位认为签订了就业协议就可以不签劳动合同,或者以签订就业协议拒绝签订劳动合同,这都是不合法的。
1、三方协议仅限于应届毕业生在求职阶段与拟用人单位签订的合同,效力仅限于取得毕业证以前;
2、三方协议的目的是约束应届毕业生毕业后进入拟用人单位工作,同时要求拟用人单位在毕业生毕业后与该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因此如果用人单位与应届毕业生签定了正式的劳动合同,则三方协议的效力自然解除;
3、正式劳动合同可以约定的违约条款仅局限于涉及保密条款和设定服务期的合同,其他任何情形都不得为劳动者设定违约金。三方协议的违约条款仅针对应届毕业生毕业后未进入用人单位,在正式劳动合同签订后,该违约条款所需的基础已经不复存在,所以违约条款当然不可能顺延至正式劳动合同中;
4、三方协议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过渡期间的产物,对于三方协议没有准确的法律予以规定,但是正式工作以后,可以参见《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及相关劳动法律法规。
《劳动合同法》第三条 【基本原则】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授予决定权归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除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的提议,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也可提出相关议案。关于革命烈士的认定和批准程序也进行了说明,包括因战牺牲和其他特殊情况的认定标准。
三方协议是由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之间签订的一种协议,对签约的三方都有约束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必须签订学校统一发放的《高校毕业生、毕业研究生就业协议书》,其他就业协议书无效。就业协议的终止是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用人单位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签订就业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需要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各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协议中规定了毕业生应按规定就业,如实介绍自己情况并了解用人单位的使用意图,按时报到。用人单位要如实介绍本单位情况并做好接收工作
签订三方协议后,如果毕业生不想去工作,可以按照合同约定的方式处理。违约会导致不良后果,如用人单位的工作付之东流、影响学校和用人单位的长期合作关系以及对其他毕业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