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毕业之前,如果用人单位已经确定了该毕业生可以招聘进来,可以先签订一份三方协议。三方协议由用人单位、学校和毕业生本人签署,由学校统一发放,编号与学籍一致。签署三方协议的目的是避免毕业生寻找其他单位,同时也避免用人单位再去招聘其他毕业生。学校有责任履行三方协议,不向没有与学校签订三方协议的单位发放报到证,也不提供学生档案的转交和党团关系结转以及学习经历的提供,以确保三方协议的严肃性。
一般而言,三方协议会在毕业生毕业前半年左右发放到毕业生手中。在此期间,毕业生可以参加招聘会,寻找自己心仪的工作单位。如果一方未履行三方协议,对方可以要求赔偿,赔偿金额不超过5000元,才能解除三方协议。
如果在校生签订了三方协议并在工作单位工作,这被称为在岗实习。在此期间,身份仍然是学生,没有时间限制。一般学校不会提前太长时间发放三方协议表格,一般为半年左右。如果在此期间更换工作单位,可以走改派程序,每个毕业生有一次机会。
毕业后,毕业生可以和工作单位签订正式的劳动合同。在第一年的前三个月是试用期,之后是实习期。一年后,可以转为正式员工并定级。如果在实习期间更换工作单位,相当于辞职。如果毕业生被改派,可以保留应届毕业生的身份,但不会接续工龄。如果辞职并重新就业,将成为社会人才,不能参加应届毕业生的招聘,但可以接续工龄。
可以入职没有三方协议的情况下,前提是拿到了毕业证书,并且与企业签订了正式的劳动合同。
三方协议是指《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的简称。它是明确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三方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权利和义务的书面表现形式,能够解决应届毕业生户籍、档案、保险、公积金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协议在毕业生到单位报到并被正式接收后自行终止。
一旦签署了三方协议,意味着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基本确定。因此,应届毕业生在签约前要特别注意相关事项。在签署三方协议之前,应届毕业生应该认真查看用人单位的隶属关系。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一般都有人事接收权,而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则需要经过人事局或人才交流中心的审批才能招收职工。协议书上需要签署相关部门的意见才能生效。此外,应届毕业生还需了解不同地方人事主管部门的特殊规定。
入职时的法律问题,包括劳动者需要注意的社会保险约定、避免签署空白合同、识别并拒绝不合法内容的合同、妥善保管劳动合同等。同时,通过案例分析指导劳动者如何应对公司不签订劳动合同和劳动合同中的不合法条款,提醒劳动者了解自己的基本权益并积极融入团队。
劳动合同中工资待遇的约定及降低的相关法律问题。用人单位不能单方面降低工资待遇,需遵守《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如违反,将面临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经济补偿等责任。劳动合同期满后,如降低工资标准且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的计算根
入职人员的年休假规定。规定指出,连续工作满一定时间的职工可享受带薪年休假,年休假的天数根据职工累计工作年限而异。国家法定休假日和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不享受当年年休假的情况包括请事假、病假超过一定时间和依法享受寒暑假等。单位应根据情况统筹安排年休假,如
在实习期间签订的是实习协议,或者应届毕业生签订的是三方协议,实习期过了之后才是签订劳动合同。前款规定的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的起算时间为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截止时间为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