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担保法律法规 > 物权法 > 拾得遗失物之债有哪些特征

拾得遗失物之债有哪些特征

时间:2024-06-01 浏览:4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630

拾得遗失物之债的特征

一、遗失物的具体性质

遗失物只能是具体的物品,而不能是某种权利,如商标权或其他知识产权。此外,遗失物必须是可以被人们控制的物品,而非无法控制的物质,如阳光等。

二、遗失物的界定与占有状态相关

遗失物的界定与原所有人对其物品的占有有关。例如,如果甲丢失了一部手机,那么手机被视为遗失物是因为甲失去了对手机的占有,也就是说甲失去了对手机的实际控制。这是区分遗失物和埋藏物的核心特征。

三、遗失物的认定不受意思占有丧失的影响

意思占有是指原所有人基于记忆而持续的虚拟占有状态。遗失物的认定与是否丧失意思占有只区别于遗忘物和非遗忘物,而不是其他物品。因为遗忘物本身就是遗失物的一种。例如,如果甲遗忘了背包在公交车上,由于遗忘,甲失去了意思占有。但是如果甲无意中丢失了一个背包,在寻找背包的过程中仍然保持意思占有,但该背包仍被视为遗失物。

四、重新占有遗失物需要借助他人的民事行为

例如,甲丢失了一部手机,如果甲后来找到了手机,在手机丢失至找到期间,手机处于遗失物状态。当甲找到手机后,他重新获得了占有权。然而,除非甲通过自己的民事行为找回手机,如果手机被乙拾得,无论乙未来采取何种行为,无论是获利还是处分,对于甲来说,这部手机始终处于遗失状态。

拾得遗失物之债的具体特征

(一) 双方当事人的身份

拾得遗失物之债的当事人必须包括一个受益人和一个受害人。

(二) 利益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受益人所获得的利益必须与受害人所遭受的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三) 没有合法根据的利益

受益人所获得的利益没有合法根据,即既没有法律上的根据,也没有合同上的根据,或者曾经有合法根据,但后来丧失了这一合法根据。

一旦受益人得知自己所获得的利益没有合法根据,或者得知合法根据已经丧失,他有义务将不当利益返还给受害人。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遗失物品的报警与立案

    遗失物品的报警与立案问题。一般情况下,因个人过失遗失物品警方可能不受理,但如果遗失物品被他人侵占并拒不归还,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报警并申请立案。文章还介绍了立案的定义、侵占罪与拾得遗失物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包括起点数额和行为对象价值确定等问题。

  • 抵押权的善意取得问题

    抵押权的善意取得问题。案件中,银行作为抵押权人,在登记名义人李某无权处分的情况下,基于善意取得了房屋抵押权。文章解读了善意取得制度在不动产抵押权方面的应用,包括其理论基础和构成要件,并认为银行以善意取得的方式取得了抵押权。房屋的真正所有权人胡某应向李

  • 《民法通则》中的物权归属界定

    《民法通则》中关于物权归属中的无主物的相关规定。根据法律规定,无主物可以按照先占原则确定所有权归属。但具体归属问题存在争议。《物权法》中有关遗失物、埋藏物和财产所有权的规定,规定了善意取得的条件以及遗失物处理办法。拾得人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或公安机

  • 法律对刑法的时间效力的规定方式

    刑法的时间效力的规定方式,包括生效时间、失效时间和溯及力。刑法的生效时间一般有两种规定方式:从公布之日起生效和公布后过一段时间再施行。失效时间也有两种方式:国家立法机关明确宣布失效和自然失效。关于溯及力,我国刑法采用从旧兼从轻原则。

  • 拾得人的权利与责任
  • 捡到他人手机不归还,是天上掉馅饼,还是构成犯罪?
  • 拾得遗失物能否取得所有权
担保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