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行政复议法规定,行政复议可以通过书面申请或口头申请的方式进行。这样的规定为老百姓提供了方便,使他们能够更容易地进行行政复议。
对于老百姓来说,往往难以确定向哪个行政机关申请行政复议。为解决这个问题,行政复议法规定,对于不服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人,可以选择向本级人民政府或政府工作部门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如果无法确定申请哪个行政复议机关,申请人可以直接向具体行政行为发生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由该县级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将申请转送给有管辖权的行政复议机关。
过去,大多数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申请期限一般为十五日。然而,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申请人可以在自知道侵权的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六十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这延长了一个半月的时间。
行政复议法还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时,不得向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这一规定的出台将大大减轻申请人的经济负担,使行政复议更加便民,并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行政复议程序的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在收到申请后,县安监局需按规定时间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受理。对于受理的申请,市安监局会将相关材料发送给被申请人,并开展书面审查或必要的调查。最终,县安监局会根据审查结果作出复议决定,并送达相关当事人。
依据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或者该部门的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因此,这次制定行政复议法,特别注意坚持便民原则。需要指出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申请人能够弄清楚应该向哪一个行政机关申请
行政行为被划分为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对我国行政诉讼实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抽象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制定法规、规章和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等行政规则的行为。行政复议法的这种规定,为司法审查有关抽象行政行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行政诉讼证明对象总体上可以分为五类:与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和合理性有关的事实、与行政赔偿构成要件有关的事实、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符合行政程序的事实、行政诉讼程序事实以及规范性文件。依行政复议法的有关规定,行政法规和规章以外的抽象行政行为可以成为行政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