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4月,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接到群众举报,反映某高校后勤集团食堂使用一名童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根据举报提供的线索找到一名疑似童工的员工,单位负责人解释说该员工是其在本单位食堂任厨师的舅舅介绍来打工的,才工作了二十多天,录用他时其舅舅保证他已满16岁,但是单位不能提供该员工的身份证以及其他录用登记证明材料。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立即与该员工户籍所在地派出所联系,当地派出所积极配合,开具户籍证明,证明该员工出生于1987年5月15日,即该员工年龄未满16周岁,确实是童工。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根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国务院令第364号)第六条和第八条规定对该单位处以一万五千元罚款,并责令单位在三日内将该童工遣送回家。
案例分析:
使用童工的行为是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五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国务院令第364号)第二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本案中虽然该员工距16周岁仅剩一个月左右,但是该单位行为仍属于使用童工行为。国家对使用童工行为一贯高度重视,并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标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国务院令第364号)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使用童工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并应当责令用人单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需交通和食宿费用全部由用人单位承担。”针对一些用人单位招用人员随意,对年龄、身份情况不进行认真核查,以及故意不保存招用人员资料,造成是否使用童工难以查证的情况,国家对用人单位招用人员的录用备案资料也作出特别要求。《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必须核查被招用人员的身份证;对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一律不得录用。用人单位录用人员的录用登记、核查材料应当妥善保管。”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照本规定第四条的规定保存录用登记材料,或者伪造录用登记材料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1万元的罚款。”在实际的执法过程中,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发现,有的单位确实系恶意使用童工,而有的单位则是误使用童工,这些单位的普遍表现是录用资料不完备或者根本没有录用资料,例如本案涉及的单位,就是因为没有完善的录用登记资料,没有对介绍人的提供的情况加以核实,从而导致使用童工的事实,最终被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处以一万五千元的罚款。
最高院公布的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故意伤害案。案例中涉及一起家长因怀孕后对非亲生女儿进行虐待,导致女孩受伤死亡的案件。法院认定曾冰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文章强调了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重要性,并建议监护人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日常监管,预防和减
关于使用童工行为的法律规定及其后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任何用人单位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违反规定的用人单位将面临罚款,并需承担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的交通和食宿费用。同时,国家要求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时必须核查身
中国对未成年工与童工的定义及法律规定。童工指未满16周岁的少年和儿童参与有经济收入的劳动,法律严格禁止企业雇佣童工。未成年工指年满16周岁但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组织和个人在招收时需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不能安排从事过重、有毒有害或危险作业。两者主要区别
某高校后勤集团食堂使用童工行为的法律评析。该单位被指控使用童工,经调查确认员工为童工。法律规定禁止单位使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单位虽未恶意使用童工,但因缺乏录用登记资料和对介绍人的核实,最终被罚款一万五千元。用人单位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核查被招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