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妇幼权益 > 未成年保护 > 司法保护 > 企业因实际使用童工被处罚

企业因实际使用童工被处罚

时间:2024-10-12 浏览: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8866
一名未满16周岁的女孩冒用他人身份进入某实业有限公司工作,被S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使用童工为由处以1万元罚款。公司不服该行政处罚,提出行政诉讼。近日,S市Y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维持S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

使用童工违法行为案件

案件概述

2006年10月18日至2006年11月27日,被告罗某以他人身份进入某实业有限公司,并以使用工身份在该公司工作。然而,根据事实调查,罗某在该公司工作期间尚未满16周岁,违反了国务院《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二条、第四条第(六)项的规定。因此,原告S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于2007年3月2日向该公司发送了劳动保障违法行为告知书,并于2007年3月6日作出了对该公司罚款10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案件争议

被告公司不服,先后申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被告公司主张,他们在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后才发现罗某采用欺诈手段以他人身份在该公司工作,并未招用童工。

法院判决

法院经审理认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是特殊的保护群体。国务院《禁止使用童工规定》规定用人单位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维护其合法权益。因此,对于法规所称的“使用童工”应理解为广义的范畴,包括招用童工和实际使用童工。即使原告公司使用童工与被告冒用他人身份有一定因果关系,但事实上使用童工的行为清楚明了。无论原告公司是否事先知晓,他们都不能免除在招用工人前进行谨慎审查和在实际工作中进行管理的义务。原告公司在日常劳动考勤和报酬支付过程中未能发现冒用者身份,说明他们的管理存在疏漏,因此应对违法后果承担相应责任。因此,法院维持了被告S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某公司的行政处罚决定。

根据以上判决,原告公司应意识到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加强招聘程序和员工管理,以确保遵守相关劳动法规。此案也提醒其他用人单位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公平和谐。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原则和程序

    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原则和程序。包括从宽处理、不适用死刑、教育感化挽救、分案处理、保障诉讼权利、全面调查以及迅速简约等原则。这些原则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实现教育和改造的目的,促进其健康成长。

  • 童工的法律定义

    童工的法律定义及相关的处罚规定。童工指的是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参与有经济收入的劳动。法律明确规定了使用童工的单位和个人的处罚标准,包括罚款和加重处罚的情况。同时,也明确了哪些情况下不属于童工范畴,如参与家庭劳动、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等。规定由劳动部

  • 私营企业主未核查身份证件,非法使用童工

    一家私营企业主在未核查应聘者身份证件的情况下,非法雇佣童工,导致童工在工作中受伤的事件。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严禁雇佣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该私营企业主因未核查应聘者证件,非法使用童工,应按照每月5000元的标准进行罚款。对于童工的工伤,应按照人身

  • 案例分析:单位使用童工行为的法律评析

    某高校后勤集团食堂使用童工行为的法律评析。该单位被指控使用童工,经调查确认员工为童工。法律规定禁止单位使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单位虽未恶意使用童工,但因缺乏录用登记资料和对介绍人的核实,最终被罚款一万五千元。用人单位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核查被招用

  • 我国童工的法律定义与惩罚措施
  • 女孩被诱导去当童工怎么告对方
  • 单位雇佣童工该怎么处罚
未成年保护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