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使不安抗辩权的前提条件是双方当事人履行债务的时间有先后之别,而预期违约制度不以双方当事人债务履行的先后顺序为前提。无论双方当事人是否有义务先行履行,任何一方都可以在对方预期违约时中止履行合同并寻求法律救济。
行使不安抗辩权的主体仅限于一方,具有特定性,即有先行履行合同义务的一方。而合同的任何一方都可以提出预期违约。
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根据是后给付义务人的履行能力明显降低,出现对待给付的现实危险。这包括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财产转移、资金抽逃以逃避债务、谎称有履行能力的欺诈行为,以及其他导致或可能导致履行能力丧失的情况。而预期违约的依据是一方声明不履约以及债务人在准备履约过程中的行为表明其将不履约。
行使不安抗辩权要求应当先履行一方当事人的合同义务已到履行期。这是因为,如果先履行一方当事人的合同履行期限尚未届至,择期可以根据期限规定进行抗辩,不必援用不安抗辩权。而在预期违约中,违约的时间必须是在合同有效成立之后至履行期限届满之前。
根据《民法典》(2021.1.1生效)第527条的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如果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可以中止履行:
(一) 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 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 丧失商业信誉;
(四) 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如果当事人没有确切证据来中止履行,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八条(在《民法典》生效前有效),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如果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出现以下情形之一,可以中止履行:
(一) 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二) 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三) 丧失商业信誉;
(四) 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
当事人依照以上规定中止履行时,应当及时通知对方。如果对方提供适当担保,应当恢复履行。如果中止履行后,对方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并且未提供适当担保,中止履行的一方可以解除合同。
债权保全流程的两种形式,即代位权和撤销权。代位权适用于债务人未行使到期债权导致损害债权人情况,债权人可代位行使债务人的债权。撤销权适用于债务人放弃债权或低价转让财产损害债权人情况,债权人可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但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需满足一定条件
关于代位权的法律规定。当被执行人无法清偿债务但对第三人享有到期债权时,法院可根据申请执行人的请求要求第三人履行债务。此外,合同法中的代位权是一种债权保全方式,允许债权人在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方债务人的权利时,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的权利。代位权的行
合同法中不安抗辩权中止履行的形式。根据法律规定,当对方出现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以及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时,当事人可以中止履行债务。在行使不安抗辩权时,应及时通知对方,若对方提供适当担保,则应恢复履行债务。
合同法草案的新规定,强调了合同履行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为防范合同欺诈而增加的不安抗辩权、代位权和撤销权等条款。这些新规定将有助于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有效防范市场欺诈行为,维护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