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后履行方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后履行方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的原因有:
①财产显形减少。包括经营状况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②丧失商业信誉;
③提供劳务或完成工作的合同中,债务人丧失劳动能力;
④给付特定物的债务中,该特定物丧失。
2.后履行方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发生于合同成立之后。
3.先履行方对事实负有举证责任。先履行方主张不安抗辩权,必须有对方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确切证据,而不能凭自己的主观猜测。否则,将会因擅自中止合同履行而承担违约责任,从而使自己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4.不安抗辩权的发生,需基于双务合同,当事人之间具有对价关系。双务后,后履行的当事人且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导致其不能履行或者可能不能履行合同义务。后履行合同义务的当事人的情形发生变化,可能是财产上减少,也可能是其他变化。这种变化包括经营状况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和其他丧失、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例如,某商业银行发贷前由于市场骤然变化使该企业产品难以销售,可能导致无力还贷,商业银行有权行使不安抗辩权,中止贷款。
5.先履行一方的债务已经届满清偿期。
6.后履行义务未提供担保。
7.合同法68条之规定。
8.后给付义务人的履行能力明显降低,有不能为对待给付的现实危险。不安抗辩权制度保护先给付义务人是有条件的,只有在后给付义务人有不能为对待给付的现实危险、害及先给付义务人的债权实现时,才能行使不安抗辩权。
行使不安抗辩权是否需要证据的问题。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行使不安抗辩权需要履行通知义务和举证义务,即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对方存在无法履行或可能无法履行债务的情形。通知义务的目的是让对方了解危机并提供还债担保,而举证义务则是为了支持自己的主张。因此,行使不安
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情形。在合同双方互负债务且未约定履行顺序时,一方要求履行时,对方有权拒绝;在异时履行的双务合同中,先履行一方未履行债务时,后履行一方可行使不安抗辩权;若先履行方债务已届清偿期未履行,后履行一方同样有权拒绝。不安抗辩权的行使需根据具体情
行使履行抗辩权的规则。对于先履行抗辩权,当对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时,可以选择不通知对方,未通知不构成合同责任;而对于不安抗辩权,应及时通知对方。对于先履行义务一方存在重大瑕疵或部分履行的情况,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时应通知对方,给予对方改正机会,以减小损失。
先履行方的抗辩权在双务合同中的特殊地位,特别是在后履行方财产状况恶化时如何保护先履行方的利益。文中介绍了不安抗辩权和预期违约制度,通过比较两者,分析我国合同法在此方面的立法选择。不安抗辩权的发生需满足后履行方财产状况恶化和履约能力丧失或可能丧失两个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