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合同纠纷案例(保险合同条款的解释)
时间:2025-01-09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保险合同纠纷中对歧义格式条款的解释
一、引言
保险合同纠纷中,人民法院对于歧义格式条款含义的解释,应遵循《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的适用。在确定一般人对格式条款的理解时,法院应借助于《合同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的解释原则。
二、基本案情
原告高峰诉称,2004年2月29日,原、被告签订了一份《机动车保险合同》,保险标的物为牌号为皖N55851的自卸车。合同约定保险期限为2004年3月1日至2005年2月28日,并将该保险车辆的第三者责任险的赔偿限额提高到50万元,考虑到本保险合同履行期内国家将实行新的赔偿规则。2005年1月7日,该保险车辆发生保险事故,造成案外人死亡。经法院判决,原告按照《解释》的规定赔偿了死者家属的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误工费共计270928元。原告要求被告赔付,但被告只同意按照《办法》规定的标准支付第三者责任险赔款74513.6元。原告诉请判令被告支付尚余的第三者责任险赔偿款181918元。
三、被告辩称
被告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宁波分公司辩称,本案主体缺失,所涉合同的被保险人为徐泽峰和高峰,故徐泽峰为本案共同原告。原告未提交已实际赔付的依据,最终损失金额难以确定。根据保险条款约定,被保险人应支付的赔偿金额应依照国家现行交通事故处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保险合同的约定给予赔偿。本案所涉合同于2004年2月29日签订,保险期限为2004年3月1日至2005年2月28日,且双方未在2004年5月1日《解释》实施后变更保险合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对于2004年5月1日前签订的且在该日期前未到期的第三者责任保险合同,保险人可按照《办法》规定的计算方法履行赔偿。被告无义务承担约定之外的赔偿,现已按约理赔,请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四、原审法院审理结果
原审法院经开庭审理查明,2004年2月29日,原告将其所有的牌号为皖N55851的自卸货车,以原告和徐泽峰为投保人向被告投保车辆保险。保险期限为2004年3月1日至2005年2月28日,第三者责任险的赔偿限额为50万元。2005年1月7日,原告驾驶该保险车辆在宁波市鄞州区姜山环镇路发生保险事故,造成案外人死亡。交警部门认定,原告对该起交通事故承担主要责任。2005年3月18日,死者家属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后经法院判决,原告应赔偿死者家属死亡赔偿金、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误工费的损失共计270928元。2005年8月3日,被告作出机动车辆保险赔款理算报告,同意支付第三者责任险赔款74513.60元。该款项由法院执行局提存后交付给受害人家属。徐泽峰在诉讼中明确表示,实际投保人为原告,放弃要求被告理赔的权利。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保险合同变更的法律规定
保险合同变更的相关法律规定。在保险合同有效期内,可进行必要的变更,分为保险合同主体的变更和保险合同其他记载事项的变更。变更保险合同应当采用法定形式,经过法律程序实施,可采用批注或附贴批单、书面协议等方式进行。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相关内容。解释为了正确审理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维护当事人权益而制定。解释对保险法施行前后成立的保险合同纠纷的适用法律问题做出了规定,包括保险合同是否成立、保险标的转让、保险事故、理赔、代位求偿
-
特定式保险合同:保险合同的法律特征
保险合同的概念、性质和特点,包括保险合同的双务性质、射幸性质、标准附合性质和要式性质等法律特征。保险合同是投保人与保险人之间设立、变更或终止保险法律关系的民事法律行为,具有经济交换和法律关系的双重属性。文章还对保险合同的形式和订立方式进行了介绍。
-
案情简介
A公司与B公司之间的购销合同纠纷案,重点讨论了委托付款说明的性质以及其与债务转移的区别。A公司与B公司存在合法的买卖合同法律关系,B公司委托甲代为支付货款,但不能因此认为甲承担了支付货款的义务。委托付款与债务转移在形式上有相似性,但在法律上有明显差异
-
案情
-
保险公司的定义和分类
-
合同纠纷案中能否将合同一方当事人的配偶列为共同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