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6日,住建部等三部门发布了《关于规范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中第二套住房认定标准的通知》,明确了以家庭为单位认定第二套房,并执行“认房又认贷”的原则。
然而,由于各地尚未制定实施细则,导致在实际操作中,许多银行只是查证借款人之前的贷款记录,而没有与房屋权属单位联网核查借款人家庭住房情况。这样只“认贷”,而未实现“认房”的情况发生。
根据昨天发布的《通知》,借款人在申请贷款时应主动申报家庭住房情况。银行根据申报情况进行面谈,并在必要时上门走访、调查借款人家庭实际拥有的住房数量。同时,银行还可以通过内部系统查实借款人的贷款记录。
关于如何进行“认房”,《通知》规定,银行将向市住建委申请注册钥匙盘,登录市住建委的房屋权属信息系统,提交查询申请。市住建委将在2个工作日内反馈查询结果,银行便可了解贷款人的房屋数量。鉴于房屋权属涉及个人信息,《通知》强调,在查询之前,银行必须得到借款人的授权,并加强信息安全管理,以防止借款人隐私泄露。
五个部门表示,在第二套房认定中,对于查实借款人提供虚假信息的情况,将在央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中记录。这意味着借款人将被记录不良信息,今后在贷款时可能受到限制。
首套房全款再买房也算作第二套房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此前银行对第二套房的认定主要是“认贷”,因此一些此前全款购房的家庭,在再次购房时仍然享受到了首套房的贷款优惠政策。
然而,此次北京的实施细则出台后,第二套房将严格执行“认房又认贷”的原则,上述漏洞将被堵死。对于之前全款购房的家庭,再次购房将被视为第二套房,并执行第二套房的贷款政策。
购房贷款前必须报告家庭房产情况
政府对“二套房认定标准”的规范及其意义,通过国十条的落实向房地产市场发出明确信号。政府区分住房购买的投资与消费,旨在改变住房市场成为赚钱工具的观念,促进其健康持续发展。这种区分对房地产市场及国家经济长远影响重大。
关于买房首付比例的相关政策。在不同城市,首套房首付比例因商业贷款和公积金贷款而异。购买二手房的首付比例至少为30%,购买二套房则不低于70%。同时,购房首付支付需注意房屋交付、产权风险及银行贷款审批等问题,建议去房管部门办理网签手续。
购买第二套房的贷款条件和优惠政策。贷款条件包括借款人需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本市城镇正式户口或有效居留身份等。最新优惠政策规定,购买第二套房的最低首付比例调整为不低于40%,且根据不同情况有所调整。此外,二套房优惠政策的认定标准也进行了明确,包括家庭
家庭单位的法律定义以及房屋认定标准。夫妻和未成年子女以及成年单身个人均视为一个家庭单位。在首套房和二套房的认定上,详细阐述了不同情况下的认定标准,包括贷款情况、房屋登记系统和征信系统的查询结果等。在限购城市,无论贷款是否结清,都按照二套房政策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