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围绕“谁来保护”“保护什么”“如何保护”等问题,《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系统整合、创新完善了学校未成年人保护制度,分一般保护、专项保护、管理要求和保护机制等,共8章、63条。
1.不得对学生课间出教室等设置不必要约束
《规定》遵循全面保护的原则,专设“一般保护”一章,系统规定学校应当尊重和保护的未成年人基本权利。在各条款中分别规定学校具体职责以及工作要求。其中有很多新的举措,比如提出: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常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2.禁止学校和教师公开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
为保护学生隐私和自尊心,减少攀比、避免歧视,缓解应试压力,《规定》还禁止学校、教师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和排名,但要求学校采取措施,便利家长知道学生的成绩等学业信息。
3.《规定》与睡眠 作业等“五项管理”衔接
今年以来,教育部陆续出台了手机、睡眠、作业、读物、体质等“五项管理”的文件。此次颁布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与“五项管理”进行了衔接,将其法治化、制度化。
《规定》与“五项管理”的要求逐项进行了衔接,将政策要求转化为规章制度规范。在作业管理方面,明确学校应当加强作业管理,不得超出规定增加作业量,加重学生学习负担。
《规定》将睡眠管理的内容纳入休息权保护中,要求学校规定科学合理安排学生在校作息时间,不得统一要求学生在规定的上课时间前到校参加课程教学活动,并对集体补课作出相关的禁止性要求。
在手机管理方面,规定学校对手机管理的权限,明确规定除教学需要外,禁止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进课堂。对于读物管理,《规定》明确学校加强读物和校园文化环境管理的职责,禁止有毒有害读物、图片、视听作品等进入校园。《规定》还明确了学校学生体质监测制度及学校体育运动场地适当开放要求。
国家对于未成年工劳动保护的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不得招录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对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招录必须在工种、劳动时间、劳动强度和保护措施等方面加以保护。劳动保护的基本内容包括立法和监察、管理与宣传、安全技
中国未成年特困人员能否被福利院接收的问题。依据《儿童福利机构管理办法》,福利院可以接受未满16周岁的特困人员的收留抚养,并与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签订委托协议。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收养孤儿的限制条件,包括被收养人的年龄、身世背景等,以及收养人的年龄、抚养
童工的法律定义及相关的处罚规定。童工指的是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参与有经济收入的劳动。法律明确规定了使用童工的单位和个人的处罚标准,包括罚款和加重处罚的情况。同时,也明确了哪些情况下不属于童工范畴,如参与家庭劳动、学校组织的勤工俭学等。规定由劳动部
未成年人的定义及其享有的权利和应承担的义务。文章明确了未成年人包括少年和青少年的不同称呼所对应的法律定义和权利差异,并详细列举了未成年人享有的权利,如政治权利、人身权利等。同时,也阐述了未成年人应承担的义务,如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等。文章还介绍了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