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法规 > 劳动法律条文 > 深圳出台首部健康法规:如何真正切实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

深圳出台首部健康法规:如何真正切实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

时间:2021-10-24 浏览:3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97378
【导读】:职场压力的强大,让很多人都觉得休假是重中之重的职场必备的工作“规则”,但很多企业会在暗地里压榨劳动者合法的休假权益,为了生活,很多劳动者是敢怒不敢言。那对于深圳出台首部健康法规:如何真正切实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知识。

近期,我国深圳于10月29日,深圳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正式提出推行强制休假制度。

此条例一出,很多劳动者在欣喜之余不免担心能否真正地落实强制休假制度。小编也很疑惑:如何才能切实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

【热点详情】

作为国内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规,该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

不少网友对推行强制休假制度表示支持,但也直言担心无法改变“996”的工作模式。

业内专家认为,强制休假的新规出台有一定示范效应。

《健康条例》明确,推行强制休假制度,用人单位应当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安排员工作息时间。

对脑力和体力劳动负荷较重的员工,实行轮休制度,避免对员工健康造成人体机能过度损耗或者身心健康伤害。

同时,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员工带薪休假制度,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和工会等组织应当加强对用人单位落实员工带薪休假制度的监督检查。

【小编有话说】

我们首先可以明确,这是一条有益于保障劳动者休假权益的制度条例,但这其中也存在几个问题:

1、

该条例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说明。

举个例子,什么程度算是“脑力和体力劳动负荷较重”?

我国法律是有明确规定劳动者的加班时长的。是否每周超过法律规定的加班时长的劳动者都属于“脑力和体力劳动负荷较重”的员工?

法律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

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法律依据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限制:

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

缺乏条例落实细则,落实困难。

比如,企业要求劳动者签署自愿加班倡议书、周末名义休假,实则在家办公、休息期间的办公电话轰炸等等。

如果不明确限制法律容易出现的其他“压榨劳动者”的违法行为,这很容易引起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纠纷。

关于该项条例具体的落实细则,应该逐级进行划分和监管。

只有用硬性的法规标准要求才能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否则只会为劳动者平添工作压力。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限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中关于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限规定。用人单位需在事故伤害发生或被诊断为职业病后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否则发生的工伤待遇及相关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同时,职工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也可在限定时间内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认定申请。此外,还

  • 在招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

    招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包括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告知义务并需留下书面证据,招聘广告中不得存在就业歧视,以及求职者可能出现的弄虚作假情况。用人单位需仔细审查求职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工作经历等情况,以避免招聘童工、未解除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以及不能胜任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便利和权益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便利和权益保障。该法缩短了仲裁审理期限,实行有条件的“一裁终局”制度,减轻了劳动者的维权时间和成本。同时,用人单位承担更多举证责任,劳动争议仲裁不收费。相关配套措施正在起草中,包括宣传普及这部法律以及制定有关仲裁工作

  • 离职一年后,公司账不对,劳动者的责任如何承担?

    离职一年后公司账目出现问题时,劳动者的责任承担问题。劳动者通常不承担责任,但要协助处理原公司账目问题。员工辞职方式包括合同期满不再续签、提前30天书面辞职并与用人单位协商补偿方案以及满足法定条件的无条件辞职。用人单位需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

  • 疑似职业病离职可要求赔偿吗?
  • 绩效工资做多是否构成职务侵占?
  • 伤者是否有权放弃工伤申报
劳动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