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法规 > 劳动法律条文 > 深圳出台首部健康法规:如何真正切实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

深圳出台首部健康法规:如何真正切实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

时间:2021-10-24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97378
【导读】:职场压力的强大,让很多人都觉得休假是重中之重的职场必备的工作“规则”,但很多企业会在暗地里压榨劳动者合法的休假权益,为了生活,很多劳动者是敢怒不敢言。那对于深圳出台首部健康法规:如何真正切实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知识。

近期,我国深圳于10月29日,深圳市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深圳经济特区健康条例》,正式提出推行强制休假制度。

此条例一出,很多劳动者在欣喜之余不免担心能否真正地落实强制休假制度。小编也很疑惑:如何才能切实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

【热点详情】

作为国内首部地方性健康法规,该条例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实施。

不少网友对推行强制休假制度表示支持,但也直言担心无法改变“996”的工作模式。

业内专家认为,强制休假的新规出台有一定示范效应。

《健康条例》明确,推行强制休假制度,用人单位应当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安排员工作息时间。

对脑力和体力劳动负荷较重的员工,实行轮休制度,避免对员工健康造成人体机能过度损耗或者身心健康伤害。

同时,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员工带薪休假制度,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和工会等组织应当加强对用人单位落实员工带薪休假制度的监督检查。

【小编有话说】

我们首先可以明确,这是一条有益于保障劳动者休假权益的制度条例,但这其中也存在几个问题:

1、

该条例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说明。

举个例子,什么程度算是“脑力和体力劳动负荷较重”?

我国法律是有明确规定劳动者的加班时长的。是否每周超过法律规定的加班时长的劳动者都属于“脑力和体力劳动负荷较重”的员工?

法律依据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

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法律依据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限制:

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

缺乏条例落实细则,落实困难。

比如,企业要求劳动者签署自愿加班倡议书、周末名义休假,实则在家办公、休息期间的办公电话轰炸等等。

如果不明确限制法律容易出现的其他“压榨劳动者”的违法行为,这很容易引起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纠纷。

关于该项条例具体的落实细则,应该逐级进行划分和监管。

只有用硬性的法规标准要求才能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否则只会为劳动者平添工作压力。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我国《工伤保险条例》中的举证责任倒置规定

    中国《工伤保险条例》中的举证责任倒置规定以及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情况。在工伤认定中,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要求各方提供证据,如用人单位不认同职工工伤认定,需承担举证责任。在特殊侵权诉讼和劳动争议案件中,也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按照法律规定,由特定一

  •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判定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定义及认定劳动关系的基本标准,包括实际存在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用人单位提供的基本劳动条件等。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对职工非常重要,劳动者在此期间应享有法律规定的劳动保障和合法权益。如遇侵害,可咨询专业律师维护自身权益。

  • 薪资证明的书写范本及其作用

    薪资证明的书写范本及其作用。薪资证明包括个人信息、职位、薪资收入等详细信息,并作为信用调查、贷款和信用卡额度审核的重要依据。同时,虚开收入证明会带来风险,如银行起诉企业和产生劳动纠纷等。因此,在提供薪资证明时应确保真实性和准确性。

  • 员工如何申请工伤鉴定

    员工如何申请工伤鉴定及受工伤后能否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员工若未得到用人单位的工伤认定申请支持,可在事故伤害发生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同时,受工伤的员工也有权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提供相关材料后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

  • 工伤申报待遇程序是怎样的
  • 保护童工权益:究竟谁应对服装厂雇佣殴打童工负责?
  • 拖欠工人工资该怎样维权
劳动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