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门表示,近期,一些行业企业超时加班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劳动者依法享有相应的劳动报酬和休息休假权益,遵守国家工时制度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超时加班极易引发劳动争议,影响劳动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对此,两部门高度重视,决定加大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办案指导力度,准确适用法律政策,统一裁判尺度。
两部门本次联合向社会公开发布典型案例,一方面为提示用人单位违法行为风险,促进依法规范用工;另一方面为明确劳动者维权预期,引导劳动者依法理性维权。
引人关注的是,两部门在其中一宗典型案例中明确:
公开的相关案例显示,张某入职某快递公司,双方订立劳动合同试用期为3个月,试用期月工资为8000元,公司工作时间为早9时至晚9时,每周工作6天。
两个月后,张某以工作时间严重超过法律规定上限为由拒绝超时加班安排,被公司解除劳动合同。
张某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裁决快递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8000元,并最终获赔8000元。
两部门指出,本案的争议焦点是张某拒绝违法超时加班安排,某快递公司能否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法律在支持用人单位依法行使管理职权的同时,也明确其必须履行保障劳动者权利的义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制定违反法律规定的加班制度,在劳动合同中与劳动者约定违反法律规定的加班条款,均应认定为无效。
本案中,某快递公司规章制度中996的内容,严重违反法律关于延长工作时间上限的规定,应认定为无效。张某拒绝违法超时加班安排,系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不能据此认定其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故仲裁委员会依法裁决某快递公司支付张某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据央视新闻报道,两部门要求,切实提高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质效,及时纠正用人单位违法行为,有效保障劳动者休息权及劳动报酬权。
下一步,两部门将继续联合开展制定指导意见、发布案例、加强信息比对等工作,不断推进裁审程序衔接和法律适用统一,更好实现仲裁与司法的高效、有序衔接,实现劳动争议纠纷化解政治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授予决定权归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除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会议的提议,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也可提出相关议案。关于革命烈士的认定和批准程序也进行了说明,包括因战牺牲和其他特殊情况的认定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公司应当按月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工资,不得克扣或拖欠。工资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如果劳动合同中约定了绩效工资的条件,且劳动者符合
交通违法行为根据危害性、违法性、情节轻微性和应受处罚性等特征进行判断和处理。中国采用记分制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根据违法行为的严重程度,一次记分分为12分、6分、3分、2分、1分五种。举例来说,醉酒驾驶、无证无牌驾驶、违反交通管制、驾驶证不符等行为
劳动者虽然处于试用期,但其基本权利也应该得到保障,一些单位常常无视《劳动合同法》的规定,拒绝试用期员工辞职,又或者要求试用期员工和正式员工一样提前30日提出辞职申请才解决劳动合同,这些做法都是违法的,劳动者在遭遇这种情况时,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