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破产法 > 破产法法律法规 > 破产法法规 > 公司解散前一月退休有补偿吗

公司解散前一月退休有补偿吗

时间:2021-10-22 浏览: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97741
公司解散的情形比较多,常见的情形是营业执照被依法吊销、股东申请公司强制解散、公司章程规定的经营期限届满等,公司解散要对员工进行安置,那么公司解散前一月退休有没有补偿?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公司解散前一月退休有补偿吗

公司解散前一个月退休的,退休人员不再是公司的员工,所以公司解散后,退休员工没有经济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四十四条 【劳动合同的终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六条 【经济补偿】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公司股东不同意公司营业届满解散怎么办

在公司营业期届满后,公司是接续经营,还是解散,主要看了公司章程及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决议,是如何决定的。

根据《公司法》第四十四条规定,股东会会议作出修改公司章程、增加或者减少注册资本的决议,以及公司合并、分立、解散或者变更公司形式的决议,必须经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也就是说,公司营业期届满后,不管是解散决议,还是继续经营的,都需要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的股东通过。

因此,在实践中,公司营业期届满部分股东不同公司解散,可如下处理:

1、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解散公司的,依法进入公司解散程序。

2、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继续经营的,依法修改公司章程,并办理相应的工商变更登记手续,继续经营。这时又有两种处理方式:

(1)主张解散公司的股东,要求其他股东收购其手中公司的股权,或要求公司回购股权;

(2)当其他股东不同意收购股权或回购股权,又不同意解散公司的,股东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解散公司。需要注意的是,单独持有或合计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才能提起解散公司诉讼。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破产案件受理中的问题

    破产案件受理中的多种问题。包括债权人申请债务人破产的难题、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及联营企业的破产处理方式、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的破产申请受理情况,以及无主管部门的有限责任公司申请破产的问题。在受理破产申请时需考虑社会稳定因素,并按照法律程序进行清算,确保债

  • 公司债务清偿顺序

    公司债务清偿的顺序。首先清偿职工债权,包括工资、医疗等费用及养老保险等;其次是社会保险费用和税款;最后是普通破产债权。如果破产财产不足以清偿同一顺序的清偿要求,将按比例分配。同时,文章还涉及抵押物处理、破产财产的清算和分配、债权人领取财产的流程以及破

  • 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有哪些方面

    专项扣除包括居民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 。学前教育阶段,为子女年满3周岁当月至小学入学前一月。为贷款合同约定开始还款的当月至贷款全部归还或贷款合同终止的当月,扣除期限最长不得超过240个月。(六)赡养老人。为被赡养人年满60周岁的当月至赡养义务终

  • 二手房中介费支付方式及注意事项

    房地产经纪费根据代理项目的不同实行不同的收费标准。房屋租赁代理收费,尤论成交的租赁期限长短,均按半月至一月成交租金额标准,由双方协商议定一次性计收。在进行二手房交易时,不要委托中介公司代理买、卖两方,而是尽量让中介公司仅代理一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证

  • 合同日期大写还是小写
  • 离婚协议补充协议
  • 北方工业青岛分公司诉马士基(中国)航运无正本提单放货案
破产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