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申报超过申请期限,造成无法申请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按工伤保险条例规定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
第十七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
用人单位未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时限内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在此期间发生符合本条例规定的工伤待遇等有关费用由该用人单位负担。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
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工伤鉴定申请是否可以委托律师办理的问题。当事人可以选择由律师代理处理工伤鉴定申报事宜,但必须注意到残疾程度的评估鉴定环节必须由伤者本人亲自到指定鉴定机构进行。在完成工伤鉴定后,通常需要等待约3个月的时间才能拿到相应的伤残赔偿。
关于工伤申报的相关规定和派遣单位在其中的责任。根据《工伤保险条例》,派遣单位需为员工申报工伤,并在规定时间内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交申请。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国家工伤伤残鉴定标准及赔偿标准,以及工伤保险责任和用工主体责任的区别。派遣单位作为用人单位需承担
工伤申报待遇的程序。当员工因工作受伤或患职业病后,雇主应在第一时间向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报告,并在15天内申请工伤认定。申请后需提交相关资料,并配合调查。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告知是否认定为工伤,并以书面形式通知。若用人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费,则由单位支付工伤
工伤申报认定的程序。首先,申请方需在特定时间内向劳动行政管理机构提交工伤认定申请及相关证明文件。保险科将在收到申请后的15个工作日内审查是否立案,并在60个工作日内出具工伤认定结论通知书。申请方还需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并携带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