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合同补充协议陷阱:补充协议效力大于合同条款
补充协议原文:若本补充协议与本合同有关规定有抵触,则以本补充协议规定为准。
点评:有关法规规定,合同格式条款是指合同文本提供方为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消费者协商的条款。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据此,就商品房买卖合同而言,其效力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现场签约条款第一;标准合同条款第二;开发商单方提供的补充协议、以及填充条款第三。
结论:补充协议所设格式化条款,效力大于非格式条款(标准合同示范文本),违背了法律法规相关规定。
购房合同补充协议陷阱:宣传广告不承担法律责任
补充协议原文:本合同与宣传资料、样板房的画片、数据、文字如有出入,以本合同内容为准。凡本合同未约定之事项,对双方无约束力。
点评:有关法规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发布商品房销售宣传广告,必须真实、合法、科学、准确;其销售商品房时设置样板房的,应当说明实际交付的商品房质量、设备及装修与样板房是否一致,未作说明的则视为实际交付的商品房应与样板房一致。
结论:补充协议将商品房销售发放的宣传资料、样板房画片等仅视为购买参考,其实质是不对这类宣传资料的真实性负责,不按宣传履约,也不承担违约责任。
购房合同补充协议陷阱:购房总价成违约金基数
补充协议原文:任何一方在本合同签订后单方面终止合同,应承担终止合同违约金,比例为合同总价款的20%。
点评:有关法规解释规定,当事双方约定违约金,标准应以违约造成的实际损失计费,最高比例30%。很明显,消费者单方面终止买房合同,开发商损失再怎么也不超过总房价,因为房产始终摆在那里。
结论:补充协议看似对买卖双方有利,实则是单方面加大了消费者违约责任。
购房合同补充协议陷阱:限定买家商品房用途
补充协议原文:该商品房仅为住宅用途。
点评:有关法规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业主享有房屋的所有权,享有对该房屋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换言之,只要业主对房屋处置不违法,他人就无权干涉。
结论:补充协议剥夺了消费者应享有的权利。
借名购房存在的两个问题。首先是合同的效力问题,借名购房合同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因为政府推出安居房等是为了改善特定人群的居住条件,如果借名购房合同有效,则会使不符合条件的人购买这些房产,违背了政府初衷。其次是房屋买卖的风险问题,包括名义买房人反悔和房产
购房者在签订按揭房转让合同时需要注意的问题。转按揭交易包括定义、条件和风险分析,上下家需要注意银行是否允许转按揭、自身贷款条件及贷款额度等问题,同时需通过中介机构和合同约定防范风险。非转按揭交易也常见,需注意房屋产权、首付款和违约金等问题。跨行转按揭
已出租的房地产抵押办理流程及注意事项。抵押人需告知抵押权人和承租人相关情况,签订书面抵押合同并在30日内办理抵押登记,提交必要文件。抵押权人处分抵押房地产时需事先通知抵押人和承租人,承租人享有优先购买权。确保相关权益的合法保护。
等额本金还款的定义和特点。等额本金还款是一种贷款还款方式,每月偿还固定本金及相应利息,每月还款额逐月递减。其适合还款能力较强的贷款人和年龄较大或收入可能减少的人群。同时,文章提出了关于等额本金还款的五大原则,涉及生活幸福感、货币时间价值、房产出售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