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如果所购买的楼盘只是存在“烂尾”可能,可以尝试给开发商一点时间,如果其能在短时间内筹措到资金,完成后续工程,购房者的损失便可降到最少。
其次,若是开发商因为资不抵债而破产,遭遇“烂尾”危机,则不可将房子退给发展商。因为退房以后,购房者拿不到购房款,只能拿到收据或欠条。购房者和发展商之间的关系,将由买卖关系变为债权债务关系。假如发展商最后因资不抵债,不得不宣布破产,其资产被法院拍卖,而根据破产法偿债先后的规定,消费者比一般债主更容易得到发展商的补偿款(特别是消费者已经通过预购、获得了房屋产权的)。
另外,若决定要起诉发展商时,业主也必须齐心一致。如果其他业主打了官司,并且获得胜诉、得到赔偿,而有的业主因为等待发展商完工没有及时起诉,可能最终就得不到赔偿。
烂尾楼,是指已办理用地、规划手续,项目开工后,因开发商无力继续投资建设或陷入债务纠纷,停工一年以上的房地产项目。
烂尾楼形成的原因,从开发商的角度来看,一般就两种,一是开发商主动烂尾:由于政策、市场行情等方面的原因,商品房价格持续走低,开发商建设楼盘的目的是为了盈利,一旦开发商发现继续施工只会赔钱、建的越多赔的越多的时候,就会主动停止楼盘的开发和建设,形成了烂尾楼。
另一种情况是开发商被动烂尾:这种情况一般不涉及市场行情和政策原因,纯粹的是因为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楼盘建设项目缺乏后续的建设资金;或者是开发商涉及其他债务纠纷、违法建设等不是出于开发商意愿产生的停工,形成了烂尾楼。
房屋买卖合同中的装修款补偿是否合理的问题,并介绍了合同有效的条件和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同时,文章还阐述了商品房买卖中何时可以要求退一赔一的情况,包括出卖人隐瞒房屋事实等情形。在遇到此类问题时,建议购房者及时委托专业律师处理。
商品房买卖中的法律陷阱,包括广告陷阱、销售陷阱、“五证”陷阱和合同陷阱。开发商常常在广告中夸大配套设施,利用消费者心理设下陷阱,以及在合同中留白或选择性填写等。此外,文章还讨论了购房资格转让协议的有效性,法律对于购房指标的转让并非物权范畴没有明确的禁
一已交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开发企业进行商品房预售,应当向房地产管理部门申请预售许可,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
《城市商品房预售管理办法》第十三条 开发企业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预售商品房的,依照《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处罚。预售时,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向预购人出示商品房预售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