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销和变更合同不能同时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八条 【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条 【以胁迫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五十一条 【显失公平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五百四十三条 【协议变更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合同。
合同变更和撤销的区别有:
1、产生的法律后果不同。撤销的合同,自始没有法律效力,变更的合同依然具有法律效力。
2、行使的方式不同。撤销合同需要申请仲裁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变更合同除此之外还可以由双方协商变更。
3、变更合同具有优先权。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不得撤销。
一份抵押合同的具体内容,包括抵押财产的描述、抵押担保的范围、抵押房产的保管方式和责任、抵押房产的限制、相关费用的承担、合同变更的规定、乙方处分抵押财产的权利、抵押权的撤销、合同变更或解除的规定、违约责任以及争议解决方式等。
房屋抵押合同的详细内容,包括甲乙双方基于协商签订的抵押合同,甲方将其房产作为抵押财产,担保范围为主合同下的借款总额。合同规定了抵押财产的保管方式和责任、限制、公证和登记费用、延长和变更、抵押财产处分、抵押权的撤销、合同的变更和解除、违约责任以及争议解
关于担保法的相关问题,在《民法典》生效之前,规定如下:强迫担保并非违法行为,但担保合同视为无效,可要求解除担保合同并免于承担担保责任;连带责任保证涉及债务人与保证人共同承担债务;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违约需承担相应责任;合同可变更或撤销,特定情况如重大
一方请求变更或撤销合同的几种情况。其中包括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合同订立显失公平、以及因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对于这几种情况,受影响的合同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合同。摘要中详细解释了这些概念的定义和构成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