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月,李女士与房地产公司签订了《北京市内销商品房预售契约》,并交纳了全部购房款。当时开发商并没有告诉李女士所购买的是还没有法律手续的加层房。1998年11月,规划部门发现李女士所购买的商品房项目在未取得规划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将1号至4号楼加盖两层增加面积3500平方米。于是作出了予以罚款,但保留使用的处理。1999年4月,房地局根据规划部门保留使用的处理决定,同意为购买加层房的业主办理房产证。
在此期间,李女士得知自己所买的房屋签约时没有预售许可证明,但并未提起诉讼要求解除合同退房。而是于2001年9月办理了入住手续并进行了装修。
200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的司法解释出台后,李女士将房地产公司起诉到法院,认为该公司已构成欺诈,要求法院判令房地产公司双倍赔偿房款及装修费、利息等共计118万余元。一审法院审理后,支持了李女士的诉讼请求。
被告房地产公司不服,上诉到市一中法院。
市一中院审理认为:房地产公司出售给李女士的房屋确属于违反规划的加层房,而且销售时该房没有预售商品房许可证明,房地产公司存在过错,但李女士得知情况后,并没有要求解除合同,而是入住并装修所争议房屋,所以房产公司的售房行为不构成欺诈。该案原告李女士从开始自己有理,到最后却没有得到经济赔偿。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了李女士的诉讼请求。这一案例提醒消费者,维权既要合法也要及时。
商品房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的要约性及其具体确定标准。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迅猛发展,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逐年增加,虚假广告欺诈买受人问题突出。根据最新司法解释,商品房销售广告和宣传资料一般视为要约邀请,但如果其中关于开发规划内的房屋及相关设施的说明和允诺具体确
房屋买卖合同无效的具体情况,包括开发商违法项目开发、故意隐瞒或提供虚假预售许可证明以及故意隐瞒已抵押的房屋等情形。当出卖人存在上述行为之一时,商品房买卖合同将无效,买受人有权要求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并可要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延期交房免责事由的法律解释。文章中详细解释了自然灾害、政府行为和社会异常事件等不可抗力因素对房屋交付的影响,并根据《合同法》相关规定,当这些不可抗力因素导致无法按时交房时,开发商可以免除部分或全部责任。但出卖人仍需在合理期限内履行通知义务,否则将构成
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注意事项,包括填写《商品房预售许可审批表》、制定《商品房预售方案》及《商品房房价表》、提供《工程进度证明书》及照片、签订《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协议》等步骤的细节要求,以及办理前的准备工作和注意事项。文章强调了资料整理的重要性,并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