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理解,以下就以一个案例为例:
2013年4月16日,被告张xx、曹xx、谢xx、谭xx合伙开办“资兴市xx地产中介服务部”,各占股份25%。该服务部未获工商部门的批准就以“xx地产”名义对外开展房屋中介业务。2013年5月22日,原告在被告张xx安排下,到湖南省资兴市xx小区二期工程看房,并与“xx地产”签订了房屋转让合同,约定房价为138 000元。原告向被告张xx交纳购买曹x指标房的房款78 000元,佣金2000元,合计80 000元。同年9月15日,原告依据合同,向“房主”曹x交纳60000元购房尾款,原告共计支付购房款14万元。后经原告了解得知,该指标房为虚构信息。
法院生效判决认为:原、被告之间系居间合同关系。本案中,四被告作为居间人,在没有核实指标房信息的情形下,就发布虚假售房信息,存在重大过错,向原告提供的系虚假情况,原告作为购房者,很大程度上基于对居间人的信赖,居间人依法应当对原告的损失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但本案原告在订立买卖合同和支付购房款时,也未尽到审慎的注意义务,对该损失的发生亦有一定的责任,应自行承担部分责任,并确定被告居间方承担全部购房款损失的70%,即96 600元(138 000×70%)。四被告提供虚假信息,应将中介费2000元退还给原告。四被告在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后可向案外人曹-甜主张权利。
律师说法:居间人提供虚假情况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第四百二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一条、第十四条的规定,在居间合同纠纷中,因居间人提供虚假情况,致使委托人在订立合同时蒙受损失,居间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该赔偿责任应是一种违约责任,同时,该损害赔偿责任划分可以参照《侵权责任法》中对于无意思联络但承担连带责任的分别侵权行为的责任划分,依照居间人过错的大小、以及该过错对于损害发生的影响来确定,居间人承担了连带责任后,有权就超出自己赔偿数额的部分,向第三人追偿。本案中,原告与四被告签订居间服务合同,四被告因合伙共同作为居间人,在为委托人提供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居间服务时,在没有核实房屋信息,发布虚假交易信息,对此,四被告在主观上存在重大过错,原告基于对居间人依其专业技能所提供的服务信息充分信赖,在发生损害时,居间人依法应当对原告的损失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
海上拖航中的责任划分问题。根据拖航合同中的责任划分条款,责任可按指挥原则和过失原则确定。对于第三方损害,承拖方和被拖方承担连带责任。承拖方的免责事由包括不可抗力或其他双方无法归责的原因导致的合同无法继续履行,以及特定情况下的过失不承担赔偿责任。在不同
土地使用权受到侵害时的救济措施。土地使用权人可以向当地土地管理部门请求行政救济,包括排除妨碍、停止侵害、返还土地、恢复土地原状和赔偿损失等措施。同时,土地使用权人也可以选择向法院起诉,请求保护其土地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县级以
房屋买卖合同解除后中介费的退还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中介费作为居间服务费用,在买卖双方解除合同后一般不会退还。但如果中介故意隐瞒事实或提供虚假情况损害委托人利益,则不能要求支付报酬并需承担赔偿责任。如果中介成功促成合同成立,报酬应按
合同无效时的赔偿责任、收归国库合同的处理方式,以及合同刑事欺诈的含义、特征和新特点。合同无效时,过错方需赔偿对方损失,双方都有过错则按比例承担损失。收归国库合同确认无效后,财产将收归国库所有,故意损害国家利益的需追缴财产。合同刑事欺诈是智能性、团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