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容如以下:
(1)派遣的工作岗位名称和岗位性质;
(2)工作地点;
(3)派遣人员数量和派遣期限;
(4)按照同工同酬原则确定的劳动报酬数额和支付方式;
(5)社会保险费的数额和支付方式;
(6)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事项;
(7)被派遣劳动者工伤、生育或者患病期间的相关待遇;
(8)劳动安全卫生以及培训事项;
(9)经济补偿等费用;
(10)劳务派遣协议期限;
(11)劳务派遣服务费的支付方式和标准;
(12)违反劳务派遣协议的责任;
(13)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纳入劳务派遣协议的其他事项。
2、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
用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确定派遣期限,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
1、用工单位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使用被派遣劳动者。
2、前款规定的临时性工作岗位是指存续时间不超过6个月的岗位;辅助性工作岗位是指为主营业务岗位提供服务的非主营业务岗位;替代性工作岗位是指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因脱产学习、休假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一定期间内,可以由其他劳动者替代工作的岗位。
3、用工单位决定使用被派遣劳动者的辅助性岗位,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并在用工单位内公示。
4、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量的10%。
5、前款所称用工总量是指用工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人数与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人数之和。
6、计算劳务派遣用工比例的用工单位是指依照劳动合同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
非全日制用工在法定节假日的权益保障问题。非全日制用工与全日制用工一样受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调整,非全日制劳动者享有包括休息休假权在内的劳动者权益。非全日制用工特征包括工资计算周期、带薪年休假、加班工资支付和法定节假日加班费支付等方面的不同规定。各地地方
城市管理中临时工所面临的法律问题。临时工在城市管理队伍中缺乏正式身份和执法权,工作内容单调重复,缺乏培训,经常受到指责,且流动性大。这些问题影响了临时工的工作效率和城市管理的效果。
中介口头承诺支付介绍费但违约不给的情况和临时工劳务派遣公司未支付薪资的问题。面对中介违约,受害者应通过法律途径维权,收集相关证据,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对于临时工被欠薪,可以采取人民调解、仲裁申请、申请支付令等多种法律途径解决。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劳动者
乙方因工作需要,接收甲方输送劳务人员赴乙方从事劳务兼职工作,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签订如下劳务合作协议: 协议期限:根据乙方需要和要求,自 年 月日起至年月 日止,甲方向乙方推荐各类兼职人员。本协议一式贰份,经甲乙双方签字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