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保护监察 > 临时工 > 日结临时工的法律规定是如何的

日结临时工的法律规定是如何的

时间:2024-03-11 浏览:113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82042
临时工是我国一种特殊的用工形式,临时工在法律上称为非全日制用工。临时工一般是雇主约定工作时间与劳动报酬等的问题,而有些临时工采用按日结算工资的形式,那么日结临时工的法律规定是如何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各位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日结临时工的法律规定

一、非全日制用工的法律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节非全日制用工的规定,非全日制用工是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用工形式。双方当事人可以订立口头协议,并且从事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者可以与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但是,后订立的劳动合同不得影响先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履行。双方当事人不得约定试用期,并且任何一方都可以随时通知对方终止用工,用人单位在终止用工时不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此外,非全日制用工的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

二、临时工养老保险的规定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所有用人单位与职工在施行劳动合同制度后,享有平等的权利。因此,临时工在用人单位临时性岗位上工作时,用人单位应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为其建立各种社会保险,使其享有相应的福利待遇。临时工不能因为属于单位编外人员而不予办理养老保险。根据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规定,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5周岁时,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可按规定领取基本养老金。累计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不得以事后追补缴费的方式增加缴费年限。因此,临时工补办养老保险后,无法和正常缴纳养老保险的人一样在退休后每月获得稳定的收入。临时工所补交的养老保险会在其年满60岁时一次性发放。因此,社保机构一般不会为其补办养老保险。

三、临时工劳动合同的法律规定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种是有固定期限的合同,即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效力期间,期限可以长到几年或十几年,也可以短到一年或几个月。第二种是无固定期限的合同,即劳动合同中只约定了起始日期,没有约定具体终止日期。这种合同可以依法约定终止条件,在履行中只要不出现约定的终止条件或法律规定的解除条件,一般不能解除或终止,劳动关系可以一直存续到劳动者退休为止。第三种是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合同,即以完成某项工作或工程为有效期限,一旦工作或工程完成,劳动合同即终止。对于临时工劳动合同而言,这种情况比较常见。关于劳动合同中试用期的规定,劳动合同可以不约定试用期,也可以约定试用期,但试用期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根据劳动合同期限的不同,试用期的长度也有所不同。非全日制劳动合同不得约定试用期。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实习期员工辞职的法律规定

    实习期员工辞职的法律规定及辞职实例。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不同期限的劳动合同有不同的试用期时长规定,且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试用期是双向选择的表现,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实习员工因缺乏成就感等原因提出辞职时,需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并

  • 试用期怀孕公司可以辞退员工吗

    试用期内怀孕的公司员工是否可以解雇的问题。我国法律规定,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期间,用人单位不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和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同时,国家对孕期女职工给予法律保护,禁止用人单位在职工怀孕期间解除劳动关系,非法解雇将面临赔

  • 企业裁员的法律适用条件

    企业裁员时的法律适用条件,包括经济性裁员的条件以及涉及的其他特殊情况如生产经营困难、企业转产或技术革新等。文章还介绍了裁员程序、禁止裁员人员以及裁员优先留用人员的规定。同时,文章还讨论了试用期员工在裁员中的特殊情况以及争议和风险点。在立法不完善的情况

  • 试用期完离职扣一半工资的法律问题解析

    试用期完离职扣一半工资的合法性问题,明确指出这一行为违法劳动法规。同时详细解释了试用期主动离职的工资支付问题以及劳动者要求支付工资的途径。劳动者可以通过投诉、申请劳动仲裁或起诉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入职只签试用期合同的行为效力
  • 经济性裁员:是否可以优先裁掉试用期的新员工?
  •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