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女职工在怀孕期间严重违反公司制度的劳动合同,并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然而,用人单位需要提供证据证明女职工确实严重违反了公司制度。
1. 如果被辞退的女职工不同意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她可以主张继续履行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赔偿从劳动合同解除日至恢复日之间的工资损失。这一主张的法律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和《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
2. 如果被辞退的女职工不要求继续履行合同,而只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根据司法实践,这被视为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并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根据理论基础,既然女职工仅要求经济补偿而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则可以推定为女职工对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无异议。因此,这属于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女职工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应根据女职工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最多不超过十二个月。对于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女职工,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
女职工在怀孕期、产期和哺乳期的劳动保护法律规定。在孕期、产期和哺乳期,女职工享有一定的特殊劳动保护和待遇,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对于因用人单位不当解除导致的劳动争议纠纷案件,法院会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处理,如撤销解除决定、支付工资和劳动合同终
未签劳动合同离职是否可以要求双倍工资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离职后可要求支付双倍工资。同时,员工若同时签订两份劳动合同,将面临公司终止劳动合同的风险以及可能的经济损失赔偿。
延长医疗期后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问题,指出用人单位在医疗期内解雇劳动者需要支付双倍经济补偿。同时,用人单位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如劳动者患职业病、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等。此外,还详细阐述了工伤医疗期间的工资福利待遇及不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女性哺乳期特殊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案例。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在变更哺乳期女职工的工作岗位时,必须征得女职工的同意,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况降低工资或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练女士在产假结束后返回公司上班,因不同意岗位调整而被公司以旷工为由开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