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房屋租赁 > 房屋租赁合同 > 房屋租赁发票开具有时间限制吗

房屋租赁发票开具有时间限制吗

时间:2023-11-24 浏览:12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21146
房屋租赁是日常生活是很常见的一种民事活动,根据我中税法还有发票管理条例的规定,出租房屋应该向承租人开具发票。但现实中出租人基本上是不会开具的,那么房屋租赁发票开具有时间限制吗?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

房屋租赁发票开具时间限制

一、专用发票的时间规定

根据专用发票的相关规定,专用发票的开具时间如下:

  1. 采用预收货款、托收承付、委托银行收款结算方式的,应在货物发出当天开具。
  2. 采用交款提货结算方式的,应在收到货款当天开具。
  3. 采用赊销、分期付款结算方式的,应在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当天开具。
  4. 将货物交付他人代销的,应在收到委托人送交的代销清单当天开具。
  5. 设有两个以上机构并实行统一核算的纳税人,将货物从一个机构移送其他机构用于销售,按规定应当征收增值税,应在货物移送当天开具。
  6. 将货物作为投资提供给其他单位或个体经营者的,应在货物移送当天开具。
  7. 将货物分配给股东的,应在货物移送当天开具。

二、个人出租非住房应收税款

个人出租非住房应缴纳以下税款:

  1. 房产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第四条的规定,以租金收入的12%计算缴纳。
  2. 营业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税目税率表,以租金收入的5%计算缴纳。
  3. 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以实际缴纳的营业税税额乘以城建税率(根据纳税人所在地的不同,适用7%、5%、1%三档税率)和教育费附加率3%计算缴纳。
  4. 个人所得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三条和第六条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八条和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按财产租赁所得计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的,减除20%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税率为20%。
  5. 印花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及印花税税目税率表,按财产租赁合同租赁金额的千分之一贴花。税额不足1元的,按1元贴花。

三、个人出租住房应交税款

根据财税〔2008〕24号文件的规定,个人出租住房应缴纳以下税款:

  1. 房产税:以租金收入的4%计算缴纳。
  2. 营业税:在3%税率的基础上减半计算缴纳。
  3. 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以实际缴纳的营业税税额乘以城建税率(根据纳税人所在地方的不同,适用7%、5%、1%三档税率)和教育费附加率3%计算缴纳。
  4. 个人所得税:对个人出租住房取得的所得暂减按10%的税率征收个人所得税。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减除费用800元;4000元以上,减除20%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5. 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
  6. 免征印花税。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拍卖房屋的永久租赁权如何处理

    房屋永久租赁权在拍卖中的处理方式及房屋租赁合同的法律效力审查。由于法律上不存在永久租赁,合同效力需从主体、房屋、合同内容合法性和登记备案等方面审查。出租人和承租人要确保具备有效民事行为能力,房屋符合出租条件,合同内容合法且完成登记备案。违法的租赁合同

  • 个人房屋出租协议

    个人房屋出租协议的相关内容。协议中,甲方和乙方就房屋出租事宜达成一致,明确了出租房屋的信息、租赁条款、租金和付款方式、房屋出租保证金、乙方租用房屋后的注意事项以及租赁期间的房屋修缮和装饰等内容。摘要中还特别提示了出租人和承租人在签订协议时需要注意的风

  • 租赁房屋甲方违约的处理方式

    租赁房屋过程中,甲方违约和乙方违约的处理方式。甲方违约包括无法提供房屋、未履行维修义务或提前收回房屋等情况,需支付违约金和滞纳金;乙方违约包括未经同意转租房屋、逾期缴纳费用等行为,同样需支付违约金和滞纳金。双方都需要严格遵守合同约定,确保租赁过程的顺

  • 失信被执行人是否有权租住公租房

    失信被执行人是否具备租住公租房的权利。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失信被执行人符合租住条件可租住公租房,但在高消费、政府采购等方面会有限制。申请公租房需提交一系列材料,包括身份证、户口簿、婚姻证明、住房情况等。此外,不同人群还需提供特定证件,如城市低保、重点优

  • 租赁合同
  • 离婚后公房承租权的处理
  • 个人如何开房屋租赁发票的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