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上述情形,前三种是出卖人不能证明达到交付条件,后三种是出卖人根本性违约。这些事实都可以在未收房的情况下证明,因此构成了对抗出卖人交付的正当理由。
商品房交付标准是买卖双方约定的房屋交付时应达到的状态。交付标准的内容可以包罗万象,包括房屋质量、环境、配套设施、装修、品牌、型号等,买受人可以自由约定。买受人根据交付标准进行查验,若未按标准履行,出卖人应承担违约责任。然而,即使未按交付标准履行,只要房屋符合交付条件,仍可交付使用。因此,对交付标准的违反并不影响合同目的的实现,也不构成根本违约,完全可以通过违约责任来解决。
实际中,许多交付纠纷并非由于不符合交付条件,而是对是否符合交付标准存在争议。本来可以通过违约责任解决的问题,买方却以拒绝收房来维权,增加了解决纠纷的社会成本。只有明确区分交付条件与交付标准,才能清楚地看到问题的不同性质。若不满足交付条件,则不得交付使用;若不符合交付标准,则不影响交付,只需承担违约责任。明确这样的规则对于保护买卖双方的利益,维护市场秩序都具有积极意义。
房屋共有建筑面积的确定方法和内容。确定方法包括权属分割文件或协议计算原则和无权属分割情况下的相关面积比例计算原则。共有建筑面积内容包括电梯井、管道井等,计算方法为整幢建筑物建筑面积减去各套内建筑面积总和。住宅楼的共有建筑面积以幢为单位进行分摊。
噪音扰民侵权相邻权的证明方法,包括提供相关证据、找协商人员作为证人等。同时,根据《物权法》的相关规定,相邻权保护的权利包括通行、用水、排水、通风、采光、排放污染物等,噪音扰民是侵犯相邻权的行为。受到侵害时,可以选择协商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业主的专有部分所有权和共有权,包括业主对建筑物内专有部分的住宅或经营性房屋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以及区分所有建筑物共有部分的共有权等。同时,文章还介绍了业主在共同管理中的法律责任,如遵守业主公约、物业管理规定和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等。
住改商的司法解释及其对业主权益的维护。新司法解释规定,住宅改商需遵守法律、法规和管规,获得所有利害关系业主的同意。利害关系业主的范围扩大,包括本栋建筑的所有业主。这一规定有助于解决“住改商”可能带来的问题,维护业主权益和居住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