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购商品房时,消费者常被要求签订“认购协议”等格式合同,并支付大额的定金。开发商往往在协议签订前不提供《商品房买卖合同》等相关资料,导致消费者在不了解自己权益和义务的情况下支付了惩罚性的定金。一旦发生变故,要求返还定金变得困难。
购房时,消费者通常只能看到商品房的模型和开发商的宣传资料。然而,开发商的承诺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符,通过虚假宣传误导了消费者。
商品房销售合同中通常都有“销售方遇不可抗力导致逾期交房,不承担责任”的条款,但对于“不可抗力”的定义并不明确。购房人往往忽略了这一点。一旦发生问题,开发商常常将所有责任归咎于“不可抗力”,逃避责任。
在与消费者签订的《商品房销售(预售)合同》中,开发商通常会列出一项代扣代缴费用。然而,这些费用的承担和具体金额并不确定,开发商在收费过程中存在不合理之处。
购房合同中一般会规定房屋的配套设施,但对于配套设施的描述通常比较模糊。消费者在签订合同时往往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导致进入误区。
物业管理是购房人在签合同时容易忽略的内容。一些开发商在房屋销售后对物业管理不重视,导致卫生、治安环境极差。
要查看房屋质量保证书、房屋使用说明书、竣工验收备案表以及与购房合同上的面积进行对照的实测数据(可以自行实测套内面积)。《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管理规定》要求开发商在交房时必须提供《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表》,该表详细记录了房屋外观、尺寸偏差、防水、水电安装等8项内容的验收过程,以及曾经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情况。
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在确保工程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检查住宅的观感质量和使用功能质量。
分户验收合格后,开发商必须出具由建设、施工、监理单位负责人签字和盖章的《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表》,并加盖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工程质量验收专用章。如果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不合格,建设单位将无法组织整个工程的竣工验收。
如果发现问题,不要交费或签字。应先修复问题,并同时取证,以便日后需要时能够提供证据(例如通过录音机、摄像机或照相机记录下日期)。特别要保存好自己留存的验房问题备案单和交房代表签字的文件。
同时,要核查房屋的总面积,常见情况是超出或减少百分之三以内(多退少补,业主吃亏);套内面积不变,公摊面积增加的情况更常见(实际得到的面积减少,业主吃亏)。
在交接钥匙后,要签署业主公约和前期物业管理合同时,要仔细阅读条款,不能放弃自己的权利。
物业管理费应当依据市物价局的批文来确定。
房屋漏水的处理程序及责任划分。首先提出与物业和开发商协商,若无法解决则向政府主管部门投诉,最后可提起民事诉讼。质保期内开发商应承担维修责任,业主不当行为导致的漏水需恢复原状或赔偿。质保期满后业主自行负责维修和费用。公共设施漏水由物业管理公司负责。邻里
房屋裂缝的分类、允许范围及开发商的责任。购房者在面对房屋裂缝问题时,需了解裂缝类型和保修年限,采取专业鉴定后确定维权方式。签订购房合同时,应明确房屋质量保证及问题处理办法。同时,房屋渗漏的责任分担及处理方法也有所提及。在维权过程中,购房者需保存和搜集
一级资质标准,这是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企业的最高资质等级。标准包括工程经验、管理人员要求、资金实力、工程收入和设备要求等方面。获得一级资质需要承担多项工程的施工总承包或主体工程承包,拥有一定数量职称的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具备相应的资金实力、年工
购房合同签署后,购房者在某些情况下享有的退房权利。这些情况包括开发商延期交付房屋、证件不全导致合同无效、未经同意擅自变更设计、房屋面积误差超过3%、房屋质量严重影响使用以及房屋存在抵押或其他经济纠纷等。当以上情况发生时,购房者有权要求退房,并可要求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