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27条第2款规定,商品房开发项目在竣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建设部《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也明确规定了商品房交付的条件。
商品房交付前必须经过验收,并且验收结果需达到合格标准。
交付时,出卖人必须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
交付时,商品房所在区域的基础生活设施,如道路、电梯、供水、供电、燃气等,必须具备基本使用条件。
买受人在收到出卖人的交房通知后,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可以拒绝接收商品房:
如果商品房未经过合格的竣工验收,买受人有权拒绝接收。
如果交付时未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买受人有权拒绝接收。
如果交付时的道路、电梯、供水、供电、燃气等基础生活设施不具备基本使用条件,买受人有权拒绝接收。
如果出卖人未经通知擅自变更商品房的户型、朝向、结构等,买受人有权拒绝接收。
如果房屋质量问题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买受人有权拒绝接收。司法实践中,房屋质量问题一般分为三个层次:
1. 明显的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指房屋的主要构件相互连接、作用的平面或空间构成体以及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
2. 可以保修的一般质量问题:指除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之外的其他质量问题,经修复后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的问题。
3. 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指介于前两种情形之间的一种情形。在司法实践中,法官常常参考以下要素来判断是否严重影响正常居住使用:
在评判房屋质量问题时,应综合考虑房屋的整体价值及买受人的购买目的。
房屋漏水的处理程序及责任划分。首先提出与物业和开发商协商,若无法解决则向政府主管部门投诉,最后可提起民事诉讼。质保期内开发商应承担维修责任,业主不当行为导致的漏水需恢复原状或赔偿。质保期满后业主自行负责维修和费用。公共设施漏水由物业管理公司负责。邻里
房屋裂缝的分类、允许范围及开发商的责任。购房者在面对房屋裂缝问题时,需了解裂缝类型和保修年限,采取专业鉴定后确定维权方式。签订购房合同时,应明确房屋质量保证及问题处理办法。同时,房屋渗漏的责任分担及处理方法也有所提及。在维权过程中,购房者需保存和搜集
相邻权原则在处理相邻关系中的应用。相邻权原则要求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相邻各方应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等原则处理相邻关系,包括通行、流水、建房挖沟等。法律对处理相邻关系有相应规定,按照法律、法规及当地习惯处理。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及种类。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指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并对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根据各国实务和立法,这种所有权可分为纵割式、横割式和混合式三种类型,其中横割式和混合式是研究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重点。